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多省专升本考试录取结果公布,引发学子热议。作为提升学历的方式,参加专升本考试后再考研成为学子弯道超车的路径,关于「专升本是专科生的最优选择吗」「专升本和事业编同时上岸选哪个」等话题屡屡登上微博热搜。在人们愈发追求高学历和专升本扩招的当下,「专升本」这一赛道越来越热,诸多教培机构纷纷涉足。那么,我们不免开始观望,专升本培训的春天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升本考试,被考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它给那些无缘本科的学生提供了又一次在象牙塔中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其缘起可以追溯至千禧年前,1999 年,国务院相关文件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释放出教育改革的信号,作为选拔工具的专升本考试也随即出现,31 个省(区、市)先后开始组织专升本考试,试行普通高校全日制专升本教育。专升本教育进入「野蛮生长」的阶段。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持续到 2006 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编报 2006 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从多个方面对专升本考试进行了规范,要求各地要严格控制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并规定「985 工程」和「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有别于高考的标准化,不同省份专升本考试的考核方式不一,目前共有省级统一考核、院校自主考核、省级统一考核+院校自主考核和免试入学四种。

省级统一考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报名、命题、制卷、考务、评卷、录取等环节,考试内容包括统考公共课和公共课+专业课两种。院校自主考核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招生权下放至各招生院校,招生院校负责公布考试招生简章、单独命题并组织考试。省级统一考核+院校自主考核是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考核公共课,招生院校自主加试专业课。免试入学则是各高校择优推荐或部分优秀学生免试入学,目前仅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行此方式。当前,多个省市在原有招录形式的基础上,面向优秀退役军人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设免试录取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规定正在被打破,以山东为例,省属重点本科院校逐渐退出招生舞台,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在招生规模上呈现碾压之势,已成为招生的主力军。就山东而言,2024 年公办学校招生 17685 人,民办学校招生 45005 人,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学校停招。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屡屡出现「上岸二本越来越难」的吐槽帖和「上岸民办院校,学费贼贵,感觉像在被割韭菜,要不要直接去打工」的求助帖,其中折射出的是学历贬值背景下学子们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 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要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这一决定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短期来看,扩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应时之举,长期来看,它满足了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相关资料显示,2020 年全国专升本考试计划扩招人数 32.2 万人,扩招名额主要集中在职教型和应用型本科,预防医学、养老服务管理、应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招生人数增幅显著,扩招的讯号一经释放,便引发了新一轮的升本热。此后,「专升本」愈发受到学生青睐,选择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的学生逐年增加。2018 年到 2022 年,山东省专升本考试报考人数暴涨 9.5 万人,涨幅达 124.89%。河北省专升本考试报考人数增加 4.5 万人,涨幅约 112.67%。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报考人数暴涨 7.7 万人,涨幅达 70.42%......

「升本热」是由个体与社会合力助推而成的,其中,学生的内在需求是直接推动因素,自高中阶段始,学生们从各个渠道不断接收着「至少读个本科才有竞争力」的信息,加之受「读书改变命运」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于学业有着极高的追求,在高考中成绩接近本科招生分数线的学生尤其想要通过专升本一扫过去的遗憾。此外,就业市场上的压力进一步催化了学生对本科学历的需要,公务员考试、事业编、教师编考试招聘简章上的绝大多数岗位都要求学历至少为本科以上,企业招聘也在私底下严卡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第一学历」。专升本,成为许多学生不得不如此的选择。

升本热之下,各省市的专升本录取率也较为可观。根据 2023 年各省市披露的数据显示,四川省和陕西省的录取率遥遥领先,分别为 69.9%和 69.3%,其余各省市录取率也多在 50%上下浮动,例如,甘肃省约为 58.6%,上海市约为 56.2%,广东省约为 56.3%,山西省约为 5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全国普通专升本平均通过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其潮起潮落伴随着政策改革的规律。2006 年专升本日渐规范化之后,培训市场迎来发展小高潮。许多机构扎根地方,专注挖掘本土市场,在几年间迅速崛起,从小透明走到行业前列,如山东的智博教育、海纳教育,重庆的好老师教育、河南的耶鲁专升本等,为地方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近年的升本热让专升本培训的赛道愈来愈火,给教培行业带来新的震荡,「专升本赛道的春天来了吗?」成为显性议题。国内诸多大牌教培机构瞄准蛋糕,布局专升本市场,中公、华图、新东方、高途等企业先后入局。这些企业在进军专升本市场前,便已凭借在其它赛道的培训实力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其品牌效应也吸引了诸多学生报名。

当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趋向白热化,各大机构开始打响招生战,从线上的广告宣传卷到线下销售,从师资情况卷到授课方式,从服务质量卷到生活环境,甚至还有机构为高分考生准备百万+的升学奖励......以济南为例,公交车站、高铁站、火车站、高速路上随处可见大幅的专升本广告,曾有博主在小红书发文——来山东,不升个本都算白来。二本名额收缩也进一步助推了学生的报班热情,为了成为闯过独木桥的少数人,多数学生都放弃了自学,选择了更为稳妥的专升本培训班。原本大三才开始参与培训的学生,刚上大一被在铺天盖地的信息的影响下早早报名,意图在「学霸领先班」等班次中甩出竞争对手一大截。随着专升本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专升本培训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在「多学科全包式」路线下,部分企业客单价逼近两万元。

尽管 2024 年专升本招生人数略有下降,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其对市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近两年就业寒冬对学历提升行业的助推作用,专升本培训在未来几年间的热度并不会降低。

专升本赛道的市场状况受政策影响较大,各地市的考情差异显著。这要求新旧入局者要认清自身状况,找准差异化的竞争点,做大做强专升本培训课程,同时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拓宽新型赛道,将鸡蛋放至多个篮子里,以抵抗政策和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升本发展二十几年来,经历了多重变革与更新,由 2020 年扩招带来的政策利好并未结束,受招生环境和就业市场影响,专升本的热度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居高不下,巨大的蛋糕或许还将吸引更多教培机构躬身入局。对于新人和旧人来说,其关注重心略有不同,前者需在维持行业地位和想象力上下功夫,而后者则要考虑成为一条鲶鱼,搅动日益成熟定型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