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82308元,再加上30年的存款利息,如今账户金额高达已经46.7万元。
周总理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是全体中国人的榜样,这笔突然冒出的巨款,并且还是在一生清廉无儿无女的总有理名下,所有人第一时间意识到这背后一定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而且这笔钱绝不是周总理的私产。
果然,中国银行内部对此事很重视经过层层调查,最终浮现出两个名字,刘本堃和刘道蕊,他们是一对爱国夫妻。
刘道蕊本质上并不是中国人,她是英国人,本名多莉,却有着一颗红色中国心。
1944年,中国国内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都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设立了募捐箱,为抗日战争的受害者募捐,而多利发现负责管理中国政府募捐箱的官员经常会盗取捐款。
因此,她将募捐箱藏在柜台的桌子下面,这一举动惹怒了腐败官僚,并将盗取银行募捐款的脏水泼到了多利身上,并想以此将其开除。
就在多利为丢掉工作担心时,一个中国员工站了出来力保多利,保住了她的工作,更证明了她的清白,这个人就是多利后来的丈夫,未来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部副总经理刘本堃。
二人因此结缘,相识相恋,而多利打心眼里热爱中国,在刘本堃的介绍讲解下,多利成了一个表面的英国人,实际的中国人。
1949年,二人在伦敦举行了婚礼,多利也因此改名为刘道蕊。
1953年,刘本堃回国观光,一路上他看到祖国虽然还很贫穷,但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劲头强大,人们的干劲很足,处处洋溢着希望。
回国后,刘本堃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离开祖国太多年了,他迫切的想要回到祖国,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与妻子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刘本堃以为妻子会断然拒绝,因为当时他们在英国生活得非常好,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孩子也在英国上学。
在当时而言,英国在多方面领先中国,离开舒适区,回到正在起步发展并且落后的中国,很难让人接受。
然而刘道蕊欣然同意,随着丈夫举家回到中国,并在1957年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要知道那个年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很难的。
1967年,中国正在努力发展,世界形势对中国的发展并不友好,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中国的困难时期。
刘本堃和刘道蕊夫妇变卖自己的房产和汽车,所得12000英镑,用不记名的方式直接寄给了最信赖的周恩来总理,并寄去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说明钱的来历和寄钱支援国家建设的目的。
以现在来看,这笔钱并不多,在当时来说绝对是笔巨款,对此,周总理非常欣慰,并说道“精神可嘉。但个人的收入交国家,国家不能收。”随后周总理嘱咐中国银行行长一定找到捐款人后如数返还。
后来,总理工作太忙,就把这事委托给中国国际的行长,随着时间推移,银行行长也换了好几任,每一任行长都寻找捐款人的下落。
经过多方打听,1988年,终于寻得捐款人的下落,遵照周总理生前指示精神,将款退还本人,但刘本堃妇坚决不收,即便日后刘本堃患病住院,家庭花费较大,老夫妻自然拒收这笔捐款。
1997年,中国银行内部审查时,这笔年代久远的存款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直接涉及周总理,所以人们非常在意。
有关人员再次找到刘本堃和刘道蕊,他们也说出当年的事情,回想当初的一幕幕,尤其是周总理的嘱托,老夫妻屡次哽咽。
他们感叹新中国一步步走来的不容易,而周总理就好像这些不容易的一个缩影,承载了太多太多那个年代的艰辛。
老夫妻感叹的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大加颂扬,真正了不起的,该颂扬的是周总理那一代老革命家,他们太不容易了。”
刘道蕊多次表示,他为加入中国国籍和中国共产党而骄傲,她与丈夫这一生所做的事情是他们子孙后代骄傲的资本。
刘本堃和刘道蕊,他们值得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