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天安门广场对面西侧,有一片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这便是中国政治的心脏——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的办公地中南海。

从1949年建国至今,中央人民政府驻地从未更改。

但有一点也曾引起很多人疑惑,既然中南海是中央人民政府驻地,为何不像其他政府机构那样,在门口挂上“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呢?

事实上早在建国初期,这件事就有人提起过,只是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最后还是毛主席指明了缘由。

这一切的来龙去脉究竟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宝月楼到新华门

中南海是一片古老的建筑群,最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兴建北京城时就已经存在,几乎与整座老北京城是同时代的建筑。

明清时期,中南海被称为西苑,用于作为故宫的陪衬而存在。由于中南海距离故宫相对较近,故而历来都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清朝立国之后,顺治、康熙相继对中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如春明楼、湛虚楼、翔鸾阁、涵元殿等建筑都是那一时期修建完成。

自此之后中南海的整体格局便没有大的变化。

目前中南海的最南端是一座精致的二层建筑,被称为新华门,但最早时这里却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为宝月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月楼兴建于乾隆年间,且当时并不是如今新华门的构造,而是作为单独一栋楼盖在围墙内部。

乾隆皇帝对宝月楼非常重视,不仅亲手为宝月楼题匾“仰视俯察”,还特别撰写《宝月楼记》,其一生诗作中更是有多首与宝月楼有关。

据传,宝月楼是乾隆为传说中的香妃所建,自香妃死后宝月楼便再无皇帝亲临。

尽管中南海依旧是清朝皇帝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和接待客人的场所,但宝月楼却在上百年的时光中几近荒废。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正式开始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中南海新华门

根据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除每年向清帝提供大量金钱外,原清朝皇室的私有财产,包括皇家园林、别苑在内的建筑都将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

但是袁世凯当政后,拒绝承认中南海是满清皇室的私有财产,强行将中南海改造为总统府。

也有言论称,袁世凯笃信风水学说,并找高人看过风水,指示他只要占住中南海,则必定兴旺发达。

不管何种说法,袁世凯很快对中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尤其在宝月楼区域改动最大。

当时长安街已经开通,而宝月楼由于围墙遮挡形成坐南朝北的状态,引起了袁世凯的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影像资料中的宝月楼旧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宝月楼南侧的围墙被全部拆除,且将楼体一层直接贯通,这样一来宝月楼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门洞,足以供人出入。

就这样,宝月楼就成为了袁世凯总统府的南大门。由于当时中华民国新建立不久,宝月楼便正式更名为新华门。

不仅如此,在新华门的对侧还修建了一条长达百米的中西合璧式的青砖水泥围墙,如今这条围墙也被作为民国时期的唯一一段老围墙而保留下来。

除此之外,当时新华门上的牌匾也已经严重腐朽老化,再加上名称已经改为“新华门”,所以原有的牌匾就必须要作出更改。

由于新华门是袁世凯总统府的门面,其牌匾也必须要重新写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新华门

袁世凯对此非常重视,他特别邀请著名书法家袁励准书写“新华门”三个大字,并精心制作成牌匾挂在新华门二楼之上,从此之后百年时光便再没动过位置。

袁世凯去世后,中南海相继成为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北洋领导者的府邸,直至1927年张作霖攻进北京,中南海就成为大元帅府。

而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职能被严重削弱,中南海也作为工院供游人随意参观。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建国之前才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南海和新华门的数百年时光里,它们见证了清王朝的繁荣和腐败,也见证了一整部民国兴亡史,并最终再次成为全国政治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