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9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授军銜时,萧克被授为上将,排在第一位。当时以至后来,很多人认为萧克应该授大将,不知为何只授了个上将?猜测颇多。尽管萧克一直很淡然,但是,不少人为他鸣不平。 不少人的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 红军时期的军团长,有3个牺牲和一个下落不明外,幸存军团长中,彭德怀、林彪、贺龙授元帅,肖劲光、徐海东授大将,唯萧克授上将。

1937年8月,国共合作抗日,将红一、二、四方面军,分别改编成三个师,即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六个正副师长中五个授元帅,唯萧克一人授上将……如此等等。

有人认为萧克解放战争时是四野的参谋长,是正兵团级别,属上将授銜之例这个看法不对。

其一,萧去四野前他和徐帅是华北军区的副司令员,司令员是聂帅;

其二,萧说:“我去四野是中央的决定的,不是林彪要的。”那时四野已有了参谋长,是赵尔陆同志,萧去后赵就改为第二参谋长,后来还配了个第三参谋长,是陈光同志(他在林彪受伤后,曾代理过115师师长),这样,萧就成了当然的第一参谋长。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是,林彪用人有个特点,他当司令时不喜欢给他配副手,才把萧从华北军区的副司令改成第一参谋长。 也有人认为,说萧在解放战争中没打过像样的大仗这个看法同样不对。为了扫清平津战役的外敌,为平津战役创造条件,1948年11月初,根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拿下新保安和张家口,是平津战役的第一大重仗。

萧作为华北军区的副司令,具体负责指挥杨罗耿兵团(杨得志兵团司令,罗瑞卿兵团政委,耿飚兵团参谋长)和杨成武兵团,胜利地完成了这一重要的战役任务。守卫石家庄那两场“空城计”是他设计和指挥的,把傅作义想夺回石家庄的梦想破灭了。再者,萧克在抗战初期建立平西根据地,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率八路军包围北平,战斗在冀察热辽和北京的外围,不仅为进军东北打通道路,又为平津战役创造了条件,等等。 其实,这些都不是原因。

萧克为什么被授予第一上将?唯有徐立清同志最有权利说得清楚。

事情是这样引来的: 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会议)上,有位原总政的副主任在小组会上,对徐立清副主任说了些不实之词。徐准备第二天在小组会上反驳,他向萧克说,把你的秘书(指我)借我用一个晚上,时间紧急,我明天要在会上发个言,回答他的不实之词。

当天晚上,我和他的秘书李殿仁同志,听他一边讲,我们一边记,待他讲完后,我俩搞了一个通宵,才把发言稿整理出来。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徐副主任为什么要找萧借用我呢?一是徐对萧的人品敬佩;二是徐认识我,也比较了解我。

过后不几天,萧对我说:徐立清这个人非常忠厚,为人正派,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当过兵团的政委,都应该授上将,但他两次给毛主席写报告,态度非常坚定地说:我是管全军干部的,应做表率,这样也好做别人的工作,授个中将足矣!接着,萧又说起了成立总干部部的事,他说:总干部部是195O年9月与训练总监部一起成立的。训总刘帅任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训练和组建各类院校;总干罗帅任部长,负责全军近100万干部的管理,他还同时兼任总政的主任。

徐立清在毛主席那里是挂上号的,毛主席亲自给罗帅点将:“成立总干部部要徐立清来搞。”罗帅也说:“徐立清心胸开阔,待人厚道。”4月8日,毛主席签署命令,任命徐立清为总干部部副部长。这个总干的具体工作,其实是徐立清一人担当。

徐副主任第二天在小组会上发言完后,我晚上去看他。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不少人说他讲出了真相,还原了本来面目。高兴之余,他给我讲起了萧克评军衔的事。 他说,在未正式授衔前,我们几次提议萧克授大将,而且还排在靠前的位置,毛主席当时是同意的,周总理、朱老总当时都赞同的。

但当时要求授大将的有十多个,不好安排。过了几天,毛主席把我(指徐)找去说:你是应该授上将的,你两次报告要求授中将,态度又很坚决,要求授中将,那你就吃点亏,带个头吧,把你放在中将第一名;毛主席接着说,评大将这个事比较难办,我准备找萧克谈谈,让他也带个头;萧克这个人我了解,他在高级干部中是个文化人,他不争功诿过,是个明白人,给他授个上将,是委屈他了,他是不会计较的,排在第一位,这样,那几个争着要大将的,一看萧克是上将,他们就不好说话了。

毛主席笑着说,有你们两个人带个头,这次评衔就好办了。徐立清说,后来我把毛主席的话转告萧克了。萧说,“请你转报毛主席,他很忙,不要找我谈了,授个上将已经不错了,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同志,包括我的一些上级领导,不少人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向组织伸手要待遇的?那只是个名而已,请主席放心!” 评军銜的事我没敢问首长。但后来在一次与萧的夫人蹇先佛的闲聊时,她说:评衔前,主席是找过他一次,我也没问谈话的内容。” 徐立清同志是1983年1月6日逝世的。我把这个噩耗告诉首长后,他7号就写了一首悼念诗,并亲自用毛笔书写好,让我交给徐的夫人党秀玉同志。诗的原词是:汾河初识恁推诚,京国抒怀喜共鸣。蕴藉坚贞扬正气,去来行藏一身清。 此诗既道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又道出了两个人在授军銜时带头降銜的一段“喜共鸣”的真实历史。 这里附带说一句;在我把萧写好的诗送给党秀玉同志时,她要我为徐副主任草拟个悼词。我写好后由她送给总政办公厅秘书长栗光祥等人反复修改后,在送军委审阅时,徐向前副主席在徐立清的悼词上加了两句话:“居功不自傲,委屈能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