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背叛所形成的地狱之火,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与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也从此凤凰涅槃,从苦难走向辉煌。——网友评红军长征

在苦难中积聚,用胜利来洗礼。说起我党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更是一部血泪史。

说是苦难,不仅仅是因为革命的大部分同志都是穷苦出身,而是“白手起家”走向最终的胜利,期间所要经历的磨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几千年以来也只有在演义玄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人类奇观。

说是血泪史,不仅仅是因为战场上的英勇牺牲,还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坚持信仰的时候,被反动派以毫无人性底线的残酷手段残杀,不论男女老幼,不讲道德伦理,更遑论人权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在中国太平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我们的幸福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很多人开始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那段历史,甚至怀疑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事实。

那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年代是我们这代人无法亲身体会的,但是却值得一代代人去铭记和纪念,人的潜力尤其是具备了信仰之后的能量是多么巨大,能够做出那些壮举。

可我们现在的时代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信仰。所以,我要坚持那个年代的故事,不求能影响千万人,只求有人能听到我呼吁的声音。

今天,要讲述是烈士之后李静的故事,她幼年亲眼目睹反动派杀害了母亲,15岁时自告奋勇参加抗美援朝,立功后被毛主席亲切接见,自此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

2017年,这张图刷了屏,哪怕右边的数字变成3037,中国人也不能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这张图刷了屏,哪怕右边的数字变成3037,中国人也不能忘

苦难人生,铿锵玫瑰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开始进攻中国腹地。同年,江苏邳州陈楼村一个医学世家降生了一个小女孩,彼时的中国遍地抗日烽火,国民党组织的正面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所有的中国人民内心对胜利充满渴望,于是父母给她取乳名“胜利”。

日本在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国大地历经多年战乱,已经是满目疮痍。

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李静的父母不仅医术高明,而且都富有爱国精神,很早参加了抗日活动。

据《邳县志》记载,李静的母亲王荫桐(1899–1945),原名王芝凤,邳县陈楼乡陈楼村人。

民国8年考取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和李耀宗(1893–1978,原籍山西省徐沟县,民国初年随家迁来邳城。)志同道合,民国12年结为伉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李静的父母被新四军张爱萍将军接到军中做军医。不久,组织上派他们打入官湖镇的日伪统治区做敌伪的策反工作,为了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王荫桐夫妇将药房从邳州市区搬到官湖镇,一边行医,一边从事革命工作。由于他们医术高明,很快在当地有了名气。

当时邳县有四股势力,一是以官湖为中心的日伪政权;二是以炮车地区以南的国民党顽政权,隶属于江苏省韩德勤;三是以邳北邹庄铁佛寺地区为中心,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其游击队;四是土匪,他们分布在邳县各个薄弱边远地区一部分投靠日伪,为非作歹。当时官湖镇是日伪的邳县县政府所在地,由日伪汉奸组织维持会把持。

李静和最小的哥哥跟随父母一起在敌占区生活,李静父母行医过程中搜集到不少的情报,他们的行踪逐渐引起敌人的注意和防范。

1944年夏天,王荫桐正在药房忙碌,来了一个陌生人说炮车有一个“病人”情况紧急,需要李医生和王医生出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李耀宗不在,王荫桐没来及多想,背起药箱带着两个孩子坐上匆匆人力车和来人直奔炮车。没想到的是,这是叛徒和敌人设下的圈套,人力车行到陈楼乡左庄村的高梁地边停下,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头目张胜法、张法德在此逮捕了他们。

就在高粱地边,敌特对王荫桐严加审讯,却得不出一丁点有价值的情报,恼羞成怒的敌特最终开枪打死了王荫桐。

李静和哥哥李仲龄亲眼目睹了这惨烈一幕,李仲龄趁敌人放松戒备的时候,拉起李静钻进高粱地死里逃生。母亲被害后,李静被新四军派人接走,成为新四军中最小的一名文艺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战火重燃。自幼目睹母亲被敌人杀害的李静,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她几次向组织上主动请缨上战场杀敌,都因为年幼被拒。

在她刚满15岁的时候,组织上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她义无反顾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战争结束后,毛主席接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功的代表,李静赫然在列。毛主席与代表们一一握手并亲切交流,他与李静交流的时候,问到了李静的身世。

李静告诉毛主席:“我叫李胜利,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被敌人杀害了。”毛主席半晌未作声,蓦地挥舞着巨手,高声对李静说:“你的妈妈是革命烈士,我的妻子也是革命烈士,她们都是有功之臣,我们不能忘记她们。你姓李,叫李胜利,我也姓李,叫李德胜(毛主席撤离延安时使用的化名)。我的孩子们都姓李,你也是我的女儿。”毛主席的一番话,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使李静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静就这样走近了毛主席,毛主席待他如同亲人一样,对她关爱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勤学苦练,得书法真传

李静走进了毛主席的日常生活后,毛主席像慈父一样给予她谆谆教导,给他指导思想迷津,甚至检查她的文化功课,手把手教他写日记、家信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李静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逐渐对毛主席的书法产生了兴趣,就时常研习揣摩。毛主席书写的时候,她就站在旁边观看感悟。毛主席知道李静喜欢自己的书法后,就不遗余力地教她。

在毛主席的亲自指导下,李静进步很快,她临摹的毛主席作品简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连毛主席看到了都连连赞叹:“像,像,这简直就像是我自己写的嘛......”

李静得到了毛体书法的艺术真传,这让毛主席深感欣慰。毛主席将《蝶恋花》、《咏梅》等书法作品相赠,供她研磨、赏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静说:“学习主席的书法风格,开始也不是刻意的。那时,主席写东西几乎都是用毛笔,我在主席身边久看久学,慢慢地就领悟出了主席用笔的习惯和书法的风骨。”

通过一番悉心研磨,她不但深深领会毛体书法的精髓,而且能注入新意,其书法豪迈处奔腾驰骋,荡气回肠,柔婉处清新俊秀,笔意轻灵。

几十年来,李静不管有多忙,都没有停止苦练书法。她的毛体书法,逐渐完成了从“形似”到“神似”质的跨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军中女杰一支笔”和“当代毛体书法传人”等美誉。书法作品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受到广泛好评并被收藏界收藏。

在书法界有一种说法:“毛体”在中国只有两个人得其真传,且都是女性,一个是江,一个是李静。很显然,这与毛主席的亲传是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诸多的荣誉头衔,李静都不是很在乎,但是她很喜欢“毛体书法传人”的称呼。她用书法作品纪念一代伟人毛主席。

200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那一天,为弘扬书法艺术,李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的个人“毛体书法艺术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她多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200多幅。展品的内容,大部分是主席的诗词、题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2003年,李静身患癌症,当时非典肆虐全国。李静本打算出国治疗的计划被迫搁浅,病情迅速恶化,2004年病逝,年仅67岁。

毛主席已经去世,那一代人也在慢慢离开我们,希望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的峥嵘岁月,尤其是他们的信仰和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