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官网

“2020年度收、支总计2885.08万元。与2019年4024.88万元相比,收、支总计各减少1139.80万元,下降28%。主要变动原因是财政专项拨款收入较上年减少,医疗收入因疫情影响有所减少。”

这是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9月在官网公开的年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收入减少千万,医生等待分流,疫情中,又一家公立医院倒下了!

丁香园论坛有人感叹:“原来公立医院也会倒闭啊!!”事实上,在与疫情共存的几年间,公立医院的经营危机已频现网络,裁员、欠薪、债务危机……拖垮一家公立医院,究竟会有什么原因?是否本身早已旧疾缠身?

企业医院关停一年多

医生在家等待分流

2021年4月22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一则名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职工诉求》信息显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4月份这3个月期间,医院目前只发放了2021年2月的基本工资,有个别职工每月只有1300多元,最高的也就2000多;3月份工资还没发放,以目前的财务状况,根本无法继续维持。

2.医院已负债两千多万,早已无力偿还。

3.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各科室人手严重不足。

4. 医院职工队伍极不稳定,职工悲观情绪蔓延。

医院官网显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位于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始建于1968年,当时为成都铁路局峨眉铁路医院,是一家非营利性国家二级综合医院,也是典型的企业医院。2004年9月,医院被移交乐山市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0月8日,医院被整体划转并入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医院关闭一年以后,图源医学界智库

据医学自媒体号医学界智库报道,“医院在更名为峨眉铁路医院时期,达到了全盛时期,向包括铁路员工、家属、村民在内五六万多人口提供医疗服务。” 有医院职工表示,当时该院是乐山市十几个区县最好的医院,属于成都铁路局职工医院,铁路职工免费看病,医护人员旱涝保收。

作为一家铁路企业医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的兴衰与铁路紧密相连。成昆铁路曾是三线建设的一部分,所有的铁路单位都比较偏僻,而诸如机务段,车务段等大单位选址于桂花桥镇,带来了大量人口。而铁路医改后,这些单位开始陆陆续续搬走。

“十几年前,成都铁路局分别在成都,峨眉市区修了铁路家属区,桂花桥镇居住的铁路职工家属就陆陆续续搬走了。铁路医改之后的前三年,对我们医院还有一个保护措施——只有我们医院才能划铁路医保卡。保护期一过,铁路职工、家属都在自己家门口看病了。”

如果说病人的流失是危机的序曲,优质医生资源的流失则进一步加重了这场危机。2020年2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官微曾发布《附属医院:无惧前行 全力以赴》的文章内容显示,“附属医院在长期人力资源匮乏,尤其是内科医生严重不足,个人防护用品不足及防护设施陈旧的情况下……”

彼时,疫情的影响还未凸显,医院面临的困境已初见端倪。医院职工透露,早在疫情前,医院亏损面就已达2000万,欠了多家供货商的钱,每家几百万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医院环境,图源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疫情成了压垮这家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疫情期间,医院运营成本加大,而由于三角债的原因,有一家药品供货商起诉了医院,之后陆陆续续有多家跟进,导致医院的账户被冻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最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关停医院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给公立医院加码不断,无论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还是医保打包付费,甚至包括此次疫情,所有公立医院都只能迎接挑战,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一家医院关停的理由。这就宛如“天上下雨,有的淋湿,有的没有淋湿,被淋湿的医院也要自己找原因。”

从“市里最好的医院”到“关停”

医院缘何走到这一步

一、同台竞争毫无优势、医患双流失!

据了解,2021年5月13-14日乐山市卫健委、市教育局曾到医院进行调研。“乐山来人考察了一番,认为这个镇上的的确确不需要一家二甲医院,也养不起一家二甲医院,就决定分流大家。”

2021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1张。在人口仅为两万多的桂花桥镇,仅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的220张的编制床位就已大于需求,何况还拥有一家规模相当的卫生院。

同时,医院职工坦言,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高,所以当地村民一般先去卫生院看病,如果是卫生院看不了的病,一般会跳过医院直接转去其上级单位峨眉山市人民医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几乎没有竞争优势。

病人流失是长久的,也是必然的,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医院效益变差,随之而来的是医疗人才流失,二者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疗机构不能转型,最后的结果就是发展不下去。

或许医院也曾意识到这个问题,医院“预计2021年整体搬迁到乐山中心城区苏稽片区的新院区”,但为时已晚。

二、疫情前,公立医院的“三角债”困境!

大多数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显示,尽管医疗卫生支出逐年提高,但医院得到的财政补贴只占医院收入的3%~7%,医院收入的大头依然是药品和检验检查收入。

但从2017年起,为了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中挤出水分,国家相继取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部分医院开始出现运行缺口,紧随其后的就是“三角债”问题。

在2019年新医保试点改革以前,我国的医保采用后付制,即由医院先行垫付患者的医疗费用,然后再由医保统一结算。而2017年以后,医院创收途径遭压缩的同时,地方财政的压力也在增大。由此,就出现了医保拖欠医院款项,医院再拖欠药企或配送商款项的“三角债”困局。因此不少公立医院都在负债经营,尽管年收入不断增加,但随着医院的成本增加,利润难以体现。

2021年1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推广三明市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经验的通知》就提到,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规范设备采购和资金管理。

三、疫情下,医院产能过剩!

实际上,早在疫情之前,就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医疗资源短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大多数患者缺乏分级诊疗的意识,无论轻症重症、常见病罕见病、慢性病急性病,都一窝蜂跑到三甲医院就诊,导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

“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向三甲医院倾斜,小县城向大城市倾斜、大城市向省会倾斜,省会向北上广倾斜。”

在这种医疗资源重度短缺的假象下,高铁的开通甚至能直接影响了小城市的小医院们的生存,而三甲医院不断扩张科室,积累了实则过剩的产能,挤压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

值得警惕的是,在疫情倒逼分级诊疗体系出现之后,这部分过剩的产能也会为不断扩张、建设分院的三甲医院自身带来经济上的“不能承受之重”。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020年2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2.5亿人次(不含湖北省、诊所及村卫生室),同比下降38.2%。就连在网络上圈粉无数的张文宏教授也曾向媒体笑言,疫情期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减少,医生的收入也减少了。

四、如何走出危机?

公立医院的危机其实早有迹象,像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这样的医院,未来三、五年内或许还会面临更大风险。

在这种挑战下,不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基层公立医院,势必要在经营和管理上多动脑筋。处理好制度优势、政策优势跟科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目前的管理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今年4月四川省卫健委还发布《四川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我们也能窥见政府对未来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发展的期待,包括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老年友善医院等,“路线图”已然明确,基层公立医院需因地制宜,探索各自的发展之路。

▐ 素材来源:医学界智库、八点健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