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来源:农说吕不白(ID:nslbb1)作者:不白农创,本文经授权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文章原出处。

1958年4月7日,山西省寿阳县宗艾乡供销社职工肖富起了个大早,备着满背篓的货物,经过跋山涉水,赶走了无数条闻声而吠的土狗,最终到达一座大山里的宁静小村庄。
下午,在一家村民的炕上,老人、小孩老人孩子围坐在货盘边兴致勃勃地挑选小杂货,而肖富年用杆秤给农产品称重,一买一卖原始的交易中透出浓浓的乡亲情。
供销社基层职工这种让蜂巢、菜鸟驿站汗颜的举动,后来被拍成《红色背篓》,成为宣传的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阔的中国农村,供销社包揽了几亿农民的物资供应跟农产品收购,“统购统销“运行了几十年,在稳定物价、调控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有着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供销社,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早已回归平淡。曾经“七世修个粮管所,八世修个供销社”,供销社售货员可是让媒婆踏破了门槛的香饽饽,而今,听说相亲对象是供销社的,女青年一幅黑人问号脸:还有供销社?靠谱吗?
2019年1月份,一则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调任供销总社的消息,一时间让供销社又回到了大众视野中。实际上,大众对供销社有着薛定谔式的认知,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供销社并没有垮掉,相反还在新时期下迸发了新的生机。
- 01 -从诞生到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社在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把合作社运动列为 “14 件大事”之一。
新中国百废待兴, 在“保障物资供给,促进生产发展”的解放初期,合作社作为我国物资生产、分配的主体,一度入社社员占农户总数的90%。
到了1978年,供销合作社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5.5%;占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的 68.2%。作为计划经济、统销统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社垄断了农村物资的收购跟生产资料的供应。
木板柜台、玻璃橱、五花八门的商品……这是一个典型的供销社场景,柜台上方会有精致的商品宣传画,有的还会有毛主席语录等。买东西要用各种票:粮票、肉票、布票、油票、化肥票、农药票,对小孩子而言更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要啥有啥。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字典》
曾经,人手一册的《新华字典》用这段话示范了冒号的用法,充满时代痕迹的描述,背后横跨着供销社在1954年-1994年跟国营商业三分三合的狗血大戏,最终与商务部合并,设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 02 -从沉沦到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统销统购政策的取消,供销社垄断地位不再,业务大规模萎缩。模糊的定位、低下的效率、僵化的体制越来越被飞速的时代落下,以至于有人给供销社编过一个顺口溜:“院子大、房子破,一看就是供销社。“
进入90年代,基层社连续12年亏损,有些基层社工资都发不出来,1992年至1999年累计亏损近450亿元,系统各种负债接近1400亿元。
在这个供销系统日薄西山的时期 ,一个叫孙建贞的小人物到任河北元氏县赵同供销社,欲救供销社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办法是到广东去做“倒爷”, 采购家电赚取高额差价,他跟同事怀揣300元,买不到坐票,就在火车上铺个编织袋对付一晚,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喝水,最终,谈成了一笔38万元的“大买卖”,赵同供销社开始扭亏为盈。
然而好景不长, 1998年左右,赵同供销社和全国不少地方的基层供销社一样,不得不走上了承包、改制的道路,原来的业务消失殆尽,门市、加油站等承包给了下岗职工,只用来收租金。
孙建贞个人的苦苦挣扎,扭转不了供销社在市场大潮中没落的大势,也是供销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艰难转身的一个缩影。 供销社先后尝试过承包经营、租壳卖瓢、股份制改造等方式。
在大家都以为供销社彻底消沉下去的时候,供销社却凭借市场化改革出给了一份惊喜的答案。
从2000年起,供销合作社全系统扭亏为盈,当年系统汇总实现利润13.77亿元,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2万亿元。到了2018年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9万亿元,实现利润468亿元,资产总额1.6万亿元,旗下拥有2万家企业。
在亮眼的数据之下,也存在着争议,《人民日报》就曾在2009年评论道:目前,供销合作社的主营收入还是来自于消费品零售和农业生产资料销售,这种优势源于我国农资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而不是供销社自身的经营能力。
当然,不能完全用商业化思维来看待一个行政色彩浓厚的国有保障体系,当大量资本涌入农村,对农业生产跟生产资料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既可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危机,又可降低大规模通货膨胀的危险,在全球经济寒冬,贸易战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供销社注定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与此同时,供销社这艘被时代的海藻缠住了桨的大船,也在不断地通过组织变革调整着自己的航向。
- 03 -新三农下的新供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供销社,有着最直接接触中国乡村的庞大供销网络,2万多个万吨级码头、11条铁路专线、37个国家级的化肥储备库,和34.1万个基层网点。
这些让拼多多也无比羡慕的供销网络,得益于60多年的惨淡经营,也得益于2006年开始的”新网工程“,持续多年的财政拨款。
当年背着货物翻山越岭的肖富肯定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几十年后的现在,在中国大部分村庄,只要在家里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全中国的物资都可能在一天内到达,而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也可能在一两天内到达全国千家万户。
2015年11月, 供销总社全国电商平台“供销e家”正式上线,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机对接,有人惊呼农村电商的“国家队”来了,依托历史遗留的黄金地段加上政策优势曾被一度看好。
然而深谙行业的观察者却指出,电商是个强运营的活,阿里巴巴、京东玩“地方馆”尚且一地鸡毛,在没有流量、缺乏知名度、专业人才欠缺的情况下,供销e家的电商蓝图能否被市场温柔对待,依然是个未知数。
脉动成激动,奥利奥成奥利傲,康师傅成康帅富,在山寨横行的农村,依托县级配送中心、乡有连锁超市、村有便利店,统一配送,业务涉及家电、药品、图书、电子产品等,供销社号称要彻底把山寨货、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害人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些都是我们看的见的宏观变化, 除了“供”跟“销”之外,在新时期下,供销社在职能上也有了微妙的改变。
山西省潞城市潞华办事处五里后村的几十亩耕地旁边,在外打工的村民王明惠正兴致勃勃地看着一台旋耕机正在往来运作。
他把土地托管给了供销社,不影响承包区、经营权、收益权, 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又能发挥供销社的服务优势, 这也是很多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

既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又避免了土地流转中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深受农民欢迎。
此外,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收储加工、领办合作社等系列化服务。
强大的基本盘加上涉农政策的加持,供销社单纯的购销服务向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在我们这个有着六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今天,供销社最终找回了它的初心,成为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国之利器。
这是中国三农的大幸。
- 04 -尾声
从破马车到大卡车,从三尺柜台到电脑鼠标,从服务小农经济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供销社凭借星罗棋布的网点深入到广阔农村每一个毛细血管中,影响着亿万人的生活。
一次次生长,一次次低潮,一次次调整,却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这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不断变强大的原因之一吗?
参考资料: [1].新京报,供销社“沉浮录” [N] [2].新华每日电讯,供销社没有完全远去,“金字招牌”正在重新擦亮 [N] [3].中国民商,供销社的历史沿革 [N] [4].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