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砰砰!"山西省体育中心射击射箭运动训练馆内,五六名身穿射击训练服的年轻运动员,正在一名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教练员的指导下,抬臂,举枪,射击。现场气氛凝重,只能听到清脆的枪声。

再过不久将是二青会射击决赛,以及与全国射击运动员竞争东京奥运会射击项目的席位。这名看上去颇为年轻的教练就是王智伟。他虽然只有31岁,但已经是山西省射击队的总教练。

人们也许会质疑,他太年轻,能带好这支队伍吗?但当我们去看他的过往,会发现他当之无愧。

阴差阳错

从一名菜鸟到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出生于山西阳泉的王智伟,用了九年时间,也就是三千多个日日夜夜。2003年3月初,阳泉市少年体校的几位自行车教练员到阳泉一所初中挑选队员。在挑选队员的过程中,一名前来参加测试的男孩引起了教练员的注意。男孩正在上初二,性格开朗,长相清秀,很会“玩”自行车。不过教练员并没有将他选入自行车队,而是将他推荐到了射击队,这个男孩正是王智伟。

王智伟的爷爷是老革命,父亲也曾经是一名军人,他从小对枪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得知被选入射击队后,童年的梦想复苏了,他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告诉了父母这个消息。

那时,很多人都没听过射击这一运动项目,王智伟的父母也不例外,一致反对他加入射击队。而一向温和的王智伟,第一次违拗父母的意愿,执意要去射击队。还是王智伟的爷爷最后拍板,王智伟才如愿以偿。

2003年3月,一脸稚气的王智伟,走上了射击运动半专业道路。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射击训练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而射击的新鲜感很快就被艰苦的训练所取代。

艰难求索

“当我第一次走进射击场的时候,我发现,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空荡荡的射击馆,又阴又黑暗。因为条件有限,每天只能射击20发子弹,其他的时间都在练习举枪,一站就是一个小时,腰酸背痛,非常枯燥。”当时王智伟十分失望,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随着一天天过去,一段时间后,当初一起选拔进来的队友,不少人都离开了射击队。看着队友离去的背影,王智伟只能无奈地摇头。2004年的春天,坚持训练了近一年的王智伟,渐渐显露出了自己在射击上的天赋。他被省射击队的教练员看中,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省会太原,那时他16岁。

来到省射击队后,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住宿的地方,队里只好安排他暂时住在楼道里。在楼道里一住就是半年。后来因为天气炎热,苍蝇蚊子太多,又搬到50米靶场的观台。虽然省射击队的条件令他有些失望,但他没有抱怨,因为他的舞台更大了,距离全国赛场的脚步也更近了,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训练中。半年后,他住进了运动员宿舍,教练还给他报名参加次年的全国锦标赛。

装弹、瞄准、扣动扳机……王智伟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缺口、准星、靶心,三点一线就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让王智伟的腰椎、颈椎都落下了毛病。艰苦的训练给王智伟带来伤病的同时,也造就了他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坚韧的意志。

一枪成名

2006年,全国射击锦标赛,王智伟拿到了铜牌。接着,他又在2007年第六届城市运会上获得了“双冠王”,取得山西射击在城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2009年,王智伟终于进入了国家队,但由于当时没有调整好心态,接连比赛失利,他黯然离开了国家队。之后,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在领导和教练的支持下。2011年,王智伟重返国家射击队,并得到了伦敦奥运的入场券。之后,王智伟以出色的表现闯入了决赛,并拿到了奥运铜牌。而他也成为山西省第一个射击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奖牌获得者,那年他24岁。

现在,王智伟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教练,但他并没有放弃运动员的身份,将继续在赛场上拼搏。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备战二青会,接下来还会与全国射击运动员争夺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席位。我不仅要训练运动员,还要亲自上场比赛,压力大,任务重。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肩负起山西省射击队总教练重任,带领我们的运动员向奥运的舞台齐头并进,为省添彩,为国争光!”王智伟说。

本报记者 郭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