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房改算起,楼市已经高速运转了20多年。

曾经我们住着农村的自建房、平房甚至瓦房,城里充斥着福利分房的老家属院、小产权房、筒子楼,千奇百怪的住房条件没持续多久,短短20年之后,便是一片片高楼拔地而起。

在电视剧《金婚》当中,张国立和同事聊天抱怨说:咱两家情况一模一样,凭什么你分的房子就比我多两三平米?

一句台词,就折射出当年福利分房有多重要。

现在,有关住房不足的担忧,已经变得很多余。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中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总共超过3500多个,网易曾发过一个报告,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规划4.6个新城区,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区。

3500个是2016年的数据,如果考虑到2017、2018两年的增量,各类新城可能将近4000个。

在大规模的扩张之后,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一举跃升至40平米以上,套户比高达1.13,千家万户都住进了高层住宅。

然而,动辄几十层的高楼,不一定代表更优越的居住品质,在各个城市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中,楼市也可能需要“返璞归真”。

7月5日,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发文指出:高层住宅有三个缺陷,常年居住甚至还会影响生育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高层电梯、供排水、燃气、外立面、保温层等设施和建筑的维护和维修,存在着诸多不便,并且成本较高;

第二,遇到消防、天灾甚至战争时,几十层高的住宅楼风险较高,进出不方便。

第三,钢筋水泥玻璃老化寿命到期,高空容易坠落碎片,再建拆除难度较大,特别是安置成本太高。

周天勇认为,从人口学家的研究中发现,人们越是居住在乡村和小镇上的低矮宅院中,生育率越高,在高楼中工作和居住,在地铁和公交上串行,对生育形成不利因素。

专家以其他国家为例,日本的乡村和小镇,生育率可达到1.5甚至更高,而在特大城市,生育率只有0.6到1之间。

按他的观点,10年后,我们是不是应该住平房宅院,才能保证居住质量不下降?

虽然这种事不会发生,但周天勇的观点却给大家提了个醒,这么多年的楼市变迁,遍地都是高楼和钢筋水泥,曾经的城墙、小胡同、小巷、早市、小商铺、小客栈、小水渠、小桥、小走廊日渐稀少,直入云霄的大厦纷纷矗立,单一、单调的居住风格,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事实上,10年之后,逆城镇化的脚步可能会加快,住平房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趋势。

根据《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

这间接表明了一个趋势:农民工年龄渐长,人口回流是大势所趋,他们并没有动力在老家的县城和地市置业,回农村住着舒适的大房子,不用背着沉重的房贷和车贷,远离几十层高楼所带来的压抑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农村的空置房,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在4月份,农村绿皮书报告指出,2018年农村宅基地空置率为10.7%,空房率最高达七成。村庄宅基地的闲置率呈现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东北第三、中部最低的格局。另据测算,全国约有360万亩农村宅基地空置。

有机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套小产权房(农村自建+城乡结合部)。

即便照照此40%的空房率推算,结果也很惊人,目前空置的平房、宅院、宅基地、农房高达1.2亿套。

这些“平房”可能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用处,造型也千奇百怪,但极有可能承托着我们未来的居住“梦想”。

不过,专家所说的“高层住宅影响生育率”,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人口专家梁建章在4月份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演讲称,中国农村的孩子比城市里多得多,城乡之间对生娃这件事的差距也很巨大,在生小孩方面,农民兄弟非常给力。

农村生育率高、城市生育率低的确是事实,但这并非是高楼大厦带来的“副作用”,而是节奏日益加快的生活、房贷收入比过高的现状带来的无奈。

从“平衡”的角度来说,楼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激进发展,“平房”代表的是写意且朴实的生活态度,高层住宅代表的是奋发进取的现代居住方式,对房地产市场而言,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