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媒记者围采杜凡、付旭东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9日讯连日来,武汉“72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再度成为网络热搜词条。4月23日,长江日报刊发《72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系列报道,武汉市公安局驻黄陂区青云村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扎根乡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不畏艰苦、勇于斗争、带领贫困村村民致富的典型事迹,迅速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5月21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央视新闻、央广新闻、工人日报、湖北日报、湖北广电等1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抵达黄陂王家河街青云村,聚焦“村民摁下红手印挽留好干部”的事件始末。在青云村村委会广场,大家向村民们了解两名扶贫干部在村里扶贫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媒和省市记者在青云村村委会广场上围成一圈 听群众讲述杜凡 付旭东的扶贫故事

“能不能再多讲点‘萝卜司令’的事?”“驻村扶贫为百姓,您认为一个干部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杜警官是怎么为您帮办低保的?”长江日报记者们带着一个个问题,在青云村走家入户,面对面和村民进行交流,并实地探访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

中新社记者武一力,在参观完青云村火龙果基地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上月她就开始关注《长江日报》报道的青云村扶贫好干部。“之前我也到偏远山区采访过很多优秀的扶贫干部,但杜凡和付旭东的故事最打动我。扶贫干部能把村湾当成自己家、把村民当成家人,这个真不容易,两人始终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真正是‘党的好干部’。”

村委会门口,如今被驻村工作队打造成了村里的文化中心:农家书屋、观景平台、广场舞活动点......见到记者来采访,路过的村民都过来夸杜凡、付旭东。人民网记者肖璐欣说,采访了这么多人,她明白了杜凡、付旭东受村民爱戴并挽留驻村的原因。“他们想把青云村什么事都做好,对驻村工作十分执着、坚守,村民无论是多小的事儿,只要求助他们,都会帮忙解决,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得民心。”

听到这些话,站在一旁的青云村村民熊汉华回应,“他俩为咱村的脱贫事业尽心尽力,我们信任他们、依赖他们,相信老杜、老付会带着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近日,各媒体精彩报道相继刊发或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媒和省市记者在青云村田地里采访村民

反响一

人民网连续报道“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报道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 网友留言:看哭了

5月28日、29日,人民网连续推出报道——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连续报道以“付杜组合”背负骂名,让青云村旧貌换新颜;“萝卜司令”盘活土地,助力全村经济增长;72个红手印,挽留驻村扶贫好干部等三大部分内容,层层递进,生动报道了两位扶贫干部为青云村带来的深刻变化。

29日,报道在人民网官方微信上转发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网友留言:看哭了!

从“不打不相识”到“心心相印” 两位扶贫干部和村民结下鱼水深情

报道写道,全村脾气最臭的失明村民方成才与老杜“梁子”(矛盾)结得最深。大湾方村、小湾方村之间的道路曾经长着一人高的荒草,居民经过还被草刺划破皮肤。为了大家的安全与便利,老杜决定将此路修成能走小车的水泥路。方成才坚决不允许在自家废弃的稻场上施工。“这是我的地方,不准你们修路!”此事一僵,修路就得停工。老杜去一次,方成才就骂一次,老杜一连被骂了七八次。老杜经查备档资料得知,方成才家的稻场,备档是村集体用地,因为历史原因由多家共用,并不应由一人私有。老杜找出村集体用地相关法律条文,念给方成才听,想办法召开家庭会议,找来方氏兄弟、亲戚会谈,几经劝说方成才自知理亏,不再“从中作梗”。

路修好后,大、小湾方村村民出行方便了,老杜主动与方成才搭话,夸奖他识大体。方成才事后回想自己的“刁蛮”,怀着愧疚与感激之情创作了一首《青云赞》表达村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心情:“扶贫干部齐上阵,大山旱屋桃子林;荒山变成绿森林,塘堰整治水更清;道路整洁花团簇,最美乡村我青云......”

报道积极传递扶贫干部心声:“修路、建广场难免会触及个人利益,如果扶贫干部害怕碰硬,见了矛盾绕道走,不积极作为,就很难办得成事,更难取得村民的信任。”杜凡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懂得与村民的相处之道。

振兴乡村产业追求美好生活 青云村民的期待和渴望感染人心

光“输血”不“造血”,要彻底脱贫致富,难!报道写道,山村田地撂荒的多,愿投资农业的少,付、杜二人决定把村子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带动青云村村民产业致富。配合黄陂区政府的区域旅游规划,打造一个休闲旅游观光村,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造血机制问题。付、杜与村委会联合起来,走访村里的“能人”,诚邀他们回乡投资。企业家周元生回老家一看赞叹不已,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变让他决定率先投资建设100亩果园,带领周家湾村民共同致富。短短4个月时间,在多方努力下,两个果园项目已基本落实。仅一晚上的功夫,周家湾23户村民全部签字同意流转村集体土地。

报道真实展现了青云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中写道,“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70多年,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周志生感叹道,现在自家荒废的土地也能增收了,每亩地租出去一年能多挣350元。45岁的村民熊爱民多数时间在湾里帮人建房打零工,有了果园他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加上低保金,家里生活真的有盼头了。

目前,第一期50亩土地平整工作完成,在武汉市农科院直采优质果苗,种上了猕猴桃、葡萄、桃子、梨子等水果。预计到今年10月,另外50亩果园也将建成。同时,村里还引进了大棚种植火龙果项目。

美丽青云的发展之路,在报道中鲜活呈现:村民们喜笑颜开:“‘付杜组合’不走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当初,老杜、老付确定的“三步走”目标已经完成了两个,2017年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出列,2018年整治环境打造美丽青云,2019年将继续引进项目产业振兴,带动青云村村民实现产业致富。他们始终相信,再难打的仗只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就一定能打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响二:

湖北日报刊发通讯《摁下72个红手印,留住美丽青云》

5月28日,湖北日报3版要闻版刊发题为《湖北村民摁下72个红手印:这两名干部不能走》的大篇幅通讯,生动讲述了青云村的扶贫故事。

报道开头写道:进入5月底,雨水充沛,青云村苍翠欲滴。刚种下的火龙果苗长出了5厘米的幼苗,大黄桃苗也在拔节生长。这里曾是武汉市贫困村,自从两年前来了两位扶贫干部,小小山村迎来巨变。听说扶贫干部要走,村民们连夜写好“请愿书”,摁下72个红手印,为了留住好干部、留住美丽青云……

报道引用村民原话——“只要了心愿,下大雨打吊针都不怕”,真实反映了青云村村民想要挽留两位扶贫干部的迫切心情。

报道回顾,2017年,武汉市公安局派出两名扶贫干部到了青云村,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一级警长杜凡和刑侦局模拟画像专家付旭东。一个多年笔耕不辍,一个擅长模拟画像,却都没接触过扶贫。

刚入村,村民都不搭理杜凡和付旭东,有人说扶贫干部只是做做样子,有人把他们递过来的联系方式随手一扔。村里有的农房闲置多年,杂草丛生,蚊虫肆虐,附近村民怨声载道。两人在村里夜访,一盆水差点浇到头上,紧接着传来村民的骂声。

“贫困是个什么样子?人间的痛苦和温暖,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和想象里,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滋味大不同,我开始尝到了。”老杜在日记里写下这段话。

杜凡和付旭东从整治村湾环境入手,以真心换真情,争取到村民对工作队的支持。他们拆除闲置农房,建成广场,装上太阳能路灯,摆上桌椅,修上花坛,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美化了村湾环境。

报道写道,帮贫扶困,排忧解难,还只是扶贫的初级阶段。两位扶贫干部利用村“两委”换届,帮助青云村建设了一支充满战斗力、凝聚力的“两委”好班子。新任村主任熊兵以636票高票当选,青云村5个湾子,有4个湾子将全部选票投给了他。

青云村有了“好班子”,杜凡、付旭东又请来武汉市农科院专家对村里的土壤、地形、气候分析评估,因地制宜,帮助青云村制定了一条果园项目产业路。如果果园项目搞活了,村民不用出远门,一年在果园打工就有三四万元。

4月25日,武汉市公安局回应,遵从村民意愿,让杜凡、付旭东继续扎根青云村。同时推出15条硬措施,从科技、引智等方面,推动青云村果园种植、水产养殖等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

报道写道:村民们终于安心了。火龙果果园里,46岁的方芳正在除草。她家打算承包两个大棚,算下来一年可以收回成本,比过去种田有盼头多了。“荒山陡坡变成田,清洁能源变电网……扶贫干部在青云,克难攻坚为村民。”村里的盲人方成才,将老杜老付的故事编成了诗,逢人便念。

老杜和老付的扶贫日记又开始写上他们密密麻麻的想法和点子了,还要号召村民共守文明公约,让美丽青云真正美到村民心坎上……

《湖北日报》配发评论:脚印留在基层 口碑立在民心

与报道同步,《湖北日报》配发了评论:脚印留在基层 口碑立在民心。评论指出,72个鲜红手印,不仅饱含青云村老百姓对杜凡、付旭东两位扶贫干部的挽留之情,更是对他们兢兢业业、全心奉献的高度认可。只有真正为群众着想,真心为群众办事,真情为群众付出的干部,才会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称赞。

杜凡、付旭东都是普通公安干警,扶贫并非他们的“专长”,但是他们却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踏实苦干、认真履责,一心一意为困难群众谋福利,展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与担当。没有人是天生的“扶贫能手”,是一份为民排忧解难的责任心,一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促使两位公安干警将自己锤炼成当地群众信赖的扶贫“带头人”。把脚印留在基层,将真心倾注于百姓,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才能真正将口碑立在民心。

评论称,当下,精准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期,尤需发扬踏实苦干、攻坚克难的精神,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各级扶贫干部只有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造福,多为群众办实事,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歼灭战”。

反响三

武汉扶贫干部事迹 感动全国网友

“我看哭了,一大早的,好感动”。连日来,央媒对武汉“72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的连续报道,进一步引发全国网友共鸣。武汉扶贫干部的情怀和担当,质朴村民们对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令大量网友深受感动,纷纷留言和点赞。

对于村民们“摁下红手印”,网友“big dear”感动地说:这是最美而又最核的挽留。网友“多幸运”表示:只要真心为人民办事,一定能收获人心。

留言中,网友们纷纷盛赞两位扶贫干部——

网友“刘笑澜”留言:心中有百姓,群众有奔头。

网友“飞歌”评价:这是真扶贫。

网友“梅花三月”为两位扶贫干部点赞——脱贫路上的铺路石。

网友“乖爸小七爸” :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践行者。

网友“闲人勿扰 ”: 当官百姓留,干部确实“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的干部有担当!

网友“天天快乐”:温暖老百姓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坚持把平凡小事的做好,就是不平凡了!

(组稿:记者李英波 余康庭 摄影:记者陈亮)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