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公开课出品,更多内容下载网易公开课APP。

小时候,父母天天念叨着我们做“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自觉,成绩优异,还不早恋;

长大后进入婚恋市场,又有新的成功标准:

有车有房北京户口,高学历高收入,容貌端正有气质。

工作稳定后,父母继续催促着我们完成他们眼中的圆满人生:

升职加薪,嫁娶门当户对,三年抱俩……

这个社会对成功有太多的定义和标准,成功学的鸡汤一碗接一碗,很多人精疲力尽地追逐着这些指标,却忘了问自己:

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自己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在给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中,斯皮尔伯格——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导演告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学会聆听自己内心声音很重要。

在这次演讲中,斯皮尔伯格回忆了他从学生时代压抑自己的想法,到释放自我成为奥斯卡著名导演的经历。

以此告诫年轻人:遵从内心,才不会让世界受限于你的想象。

2016年哈佛毕业典礼 斯皮尔伯格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16年哈佛毕业典礼 斯皮尔伯格演讲

视频时长:20分09秒

当质疑产生时,自己该如何做?

妥协并沿着规划好的既定路线走下去注定更加轻松。

因为这已经有无数前人为你探索好,少有挫折坎坷,还能坐拥前辈们的赞赏。

然而这条听起来很诱人的道路,却不一定适合你,也不一定能带来快乐。

因为主流定义的成功,很可能不是你所擅长和喜欢的。

斯皮尔伯格强调了“直觉“的重要性:

“所谓直觉并不同于意识。虽然直觉和意识运作原理类似,但还是有所区别。

意识是理智的,它会持续告诉你:这是你应该做的!但你的直觉会窃窃私语:这是你可以做的。”

所以,意识就是从小到达不断被灌输的主流社会的成功定义,是理性的小人。

而直觉,却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喜欢的东西,是感性的小人。这两个小人不断地在你的脑子里打架。

斯皮尔伯格建议年轻人们听从那个告诉自己“这是你可以做的“的声音,因为这才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而一旦听从了直觉,选择了真正喜欢的方向,你才会全身心投入。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也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遵循的是原始的享乐原则,而超我遵循的则是道德原则。你的焦虑和痛苦就来自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而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居中调和,也是你所感知到的内心的精神世界。

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认识到“我是谁,我想要成为谁”。

就像《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Ray意识到她身体内的原力存在,或《夺宝奇兵》里印第安纳?琼斯选择战胜恐惧跳过蛇堆,继续任务。

一旦做出抉择,你就如同导演一样,在自己的人生电影中定义了主角的发展轨迹。

这样决定人生轨迹的抉择时刻并不多,但都非常关键。

可以说,你的人生就是由一系列强有力的“角色定义时刻“所组成的。

斯皮尔伯格很幸运,18岁时就知道电影是他的一生挚爱。

对普通人来说,中学择校、高考报志愿、第一份工作、跳槽、婚姻等等都是人生主线中的“角色定义时刻“。

如同平行时空,不同的选择衍生出不同的岔道,随着一个个选择,每一条岔道都延伸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然而,认识并坚持真正的自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推翻过去认知的阵痛,来自亲友的不理解和行动过程中的重重阻碍。

但斯皮尔伯格希望当你感到痛苦时不要逃避,而是去体验它,挑战它。

对于导演来说,电影再真实,也只是一个几小时的虚拟世界,而你却在导演着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作品。

是将主动权交到别人手中,在看到不满意的剧情时胡徒劳叹息;还是按着自己的思路拍一部高潮迭起的大电影,都在于自己的选择。

就像斯皮尔伯格说的:“除了听从内心外,没有什么更能决定你的性格。”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个人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面临一个个“角色定义时刻”时,大多数会感到犹豫和迷茫。

这样的时刻虽然会让人感到惶恐和痛苦,但也是反省自我、聆听自己内心的好机会。

与其在别人的建议中纠结,失去前进的方向。

不妨听取斯皮尔伯格的建议,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或许我们曾经对未来感到迷茫,在父母老师既定的“安全通道”上隅隅独行。

但听到内心呼喊的那一刻,还是决定迈开脚步去突破。

如果你也有过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了自己喜欢的选择的经历,就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