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
  何华,作家,出版有《因见秋风起》《试遣愚衷》《买金的撞着卖金的》等,现居新加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合肥的电影院看了根据E·M·福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面人美景美,故事一波三折,觉得大开眼界。若干年后,我买了DVD重看,仍旧赏心悦目。同时发觉当年看的不是完整版,三个男人池塘洗澡,绕圈“遛鸟”一节被删得精光。这段戏,是神来之笔,也是作者福斯特想要表达的释放人性的主题,实在删不得。
  日前几位朋友去意大利旅行,在佛罗伦萨发来微信,提到在此取景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又翻出碟片,复习了一遍。
  导演詹姆斯·伊沃里在推广普及经典文学作品上功不可没。他把E·M·福斯特、简·奥斯汀、亨利·詹姆斯的许多小说搬上银幕,保留了原著的古典情韵,并使得故事更加流畅易懂、雅俗共赏。詹姆斯·伊沃里是美国人,却能细致把握英国文学的传统精髓,看来我们不能“一棍子把美国人打死”,有些美国人(比如亨利·詹姆斯、詹姆斯·伊沃里)骨子里对欧洲老世界情有独钟,他们只是生错了地方而已。
  我算是E·M·福斯特的忠实读者,他的几部长篇大多拜读,英国文学的琐碎、矜持、幽默、傲慢、偏见、兜圈子、绕弯子、等级观、殖民观,上述一切都被福斯特描写阐述得精彩纷呈。福斯特是同志,除了遗嘱里注明死后才能出版的《莫里斯》,他在别的小说里也隐藏着男色元素。相对于亨利·詹姆斯的躲躲闪闪、孤老而终,E·M·福斯特是幸运的。 1930年,51岁的他遇到28岁的警察罗伯特·巴金汉,从此照亮了福斯特的后半生。罗伯特结婚后,福斯特和他的关系渐渐由情人转化为父子。幸运的是,罗伯特的妻子宽宏大量地接纳福斯特为家庭一员,罗伯特的子女后来也把福斯特当爷爷看待。福斯特一直活到1970年,以91岁高龄在罗伯特家寿终正寝。能得此善终,也算福斯特有福,罗伯特有德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福斯特的晚年,除了演讲集《小说面面观》,再也没什么大作品面世了,几乎封笔,养养猫,弹弹巴赫,和罗伯特·巴金汉一家享受天伦之乐。
  福斯特以长篇名世,但他的短篇同样出色,记得大学时在一本《英美短篇小说集》 里读过他的《天国公共马车》,印象深刻,可后来再也找不到那本书了。欣慰的是,最近购得《福斯特短篇小说集》,迫不及待重温了《天国公共马车》,按照福斯特的说法,这是篇幻想小说。福斯特内心是有天马行空的野性的,小说里那个男孩可以说是福斯特本人的化身,他“异想天开的胡闹”使得他踏上了一片神奇之地,那些嘲笑他的大人们却什么也看不见。
  福斯特是个一辈子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内心却藏着一辆自由不羁的驶向天国的马车。
  小男孩再次来到天国时,喊道:“我回来了—我,那个男孩。”读到这句时,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