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杜祥琬:“到2030年,气候行动可创造约26万亿美元经济利益”

杜祥琬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杜祥琬主题演讲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2月22日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新格局 智领新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就新能源问题发表演讲,他援引相关报告称,气候行动到2030年可以创造大约26万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并且可以创造大约6500万新的就业岗位。

杜祥琬认为,一般人理解的能源安全都是供需安全,也就是说供应跟不上,需求就不安全;但是当前的能源安全观还应该包含能源的环境安全观和气候安全观,大气环境污染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有关系的。目前全球的非化石能源占比是22%,中国现在占到14.3%。我国承诺,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达到峰值。

以下为实录:

首先,能源安全观和新能源的关系。

能源观里面讲到的能源供需安全,一般人理解的能源安全都是供需安全。长期以来,供应跟不上,需求就是不安全。但是,随着经济特别是对于发展方式理解的加深,我们有了更多和更深的思考。由供给侧单向提供保障这是过去的一种要求,粗放的供给来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现在从需求层也有并不合理的需求,比如浪费。现在应该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协同提供保障,就是说树立“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这样的供需安全新观念,。

说到供应安全,目前来说比较现实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富煤缺油少气,油气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我们要加强勘探、增加储备,这个肯定是很重要的。我想强调一下,随着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增大,在能源安全当中,非化石能源的作用已经是举足轻重。

能源安全还需要第二个观念,能源的环境安全观,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是越来越严重了,大气环境污染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有关系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印象很深刻,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 “大气十条”等等,所以能源的环境安全观已经成为能源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能源安全观是能源的气候安全观。能源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使全球气温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第一。非化石能源我们在努力提高它的比例,目前全球的非化石能源占比是22%,中国现在占到14.3%,这也是在进步当中。而我们国家向联合国提交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承诺,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且争取早日实现,这一点也取决于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的低碳转型,是助推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如此,也助推新型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跟环境的双赢。

国际上有研究报告统计了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跟经济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气候行动到2020年可以创造大约26万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可以创造大约6500万新的就业岗位。”

能源安全观里面还可以加一条,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能源的长远安全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能源领域掌握新能源科技的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