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NO.101

作者|张梅

近日,北京“最耿直的网红状元”在采访中讲到,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他之所以取得高分,跟自己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关,北京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为他提供了农村地区考生没有的条件和捷径。

他的这番话再度引爆关于“寒门能否出贵子”的讨论。当今社会,农村孩子还能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吗?且看详解。

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难吗?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不同社会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是不均的,不同背景和职业的人口,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样是不均的。

在中国,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由来已久。

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有调查显示,2005年4成以上的城市学生分布在国家重点院校中,而农村的这一比例仅有不到3成(如图1)。

图1 城乡大学生在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分布状况(来源:《从高校生源城乡比看中国教育的不公平》 制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在顶尖学府中,城乡学生入学比例的差异分化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清华北大中农村生源占比一般不超过2成(如表1),虽然近年来北京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有所上升,但与城市学生的压倒性优势相比差距依然悬殊。

表1 清华北大新生农村生源占比(来源:《高校农村学生比例减少的传播学分析》 制表: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北大、清华存在的农村生源比例倒挂现象是中国重点大学的缩影。进入象牙塔易,挪向塔尖对农村学生来说难。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请看下文分析。

农村孩子究竟在接受怎样的教育?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即便政府一直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但城乡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已经显现出较大差距。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有更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城市居民有更高的收入来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详见 《网易研究局|和机器人抢饭碗的时代 你能赢吗》 )。

·幼儿阶段: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近日,《人口隐形危机:逾50%农村幼儿认知滞后》引发热议,一项针对农村幼儿认知水平的测试显示:陕西省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高达55%。而在中国城市和富裕农村,这一比例仅为15%左右。

这项调查还发现,河北一个距离北京仅两个小时车程的农村,55%的孩子认知发展滞后。云南边远地区的测试结果更加令人惊讶,超过60%的孩子没有通过认知水平测试。

国际广泛认可的“1000天理论”认为,生命最初1000天是脑智发育的黄金期,一个人两岁半时的IQ(智商)决定其终身的IQ值。

这意味着,那些未能通过测试的孩子,如果在其生命最初1000天内没有得到有效干预,这种认知滞后的状态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给他们未来的教育、就业、生活带来巨大障碍。这些孩子可能在初中阶段就因为认知能力不足而辍学,在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也很难适应未来科技进步的需要。

农村幼儿认知滞后已经成为中国城乡教育鸿沟的起点,此后诸多发展不平等都从这一点展开。然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留守儿童总量达到6100万人,这些孩子面临教育和亲情的双重缺失。

·学前教育阶段:城乡抚养成本差距大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的数据显示,3-5岁时,城市儿童在园率达93%,农村儿童在园率仅为81.9%。0-5岁城镇儿童的抚养成本是农村儿童的2倍多(如图2)。从教育支出比例上看,3-5岁儿童的城镇教育消费支出几乎占到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的一半左右,但农村的这一比例仅有3成左右(如图3)。

图2 2013年分年龄城乡儿童抚养成本(来源:《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 制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图3 分年龄城乡教育消费支出比例(%)(来源:《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 制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在学率锐减

义务教育阶段,在学农村青少年大幅流失。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农村青少年到14岁以后,在学率会锐减,15-17岁的青少年在学率仅有72.4%,这就意味着超过1/4的农村青少年无法完成义务教育(如图4)。

图4 各年龄组青少年在学率(来源:《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 制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学生的人均经费是19396元,与最低的河南地区义务教育生均经费2560元相比,有巨大的优势。不仅如此,在课外教育方面,农村也是相对落后的一方,农村6-17岁青少年参加课外辅导班(25.1%)占比仅为城市(54.2%)的一半左右。

大连理工大学刘宏伟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享受到城市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在高等教育的起点上已经输了,结果也就可以预见了。这就是高校扩招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最多的农村学生,同时也集中了最多的高校贫困生”的原因。

如何让农村孩子离重点高校更近一点?

刘宏伟教授等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分层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分层本来就是社会结构不平等的产物。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个人可以凭借自身努力实现向上的流动,而高等教育是最主要的渠道。

寒门子弟的出路,除了他们自身的奋斗外,更重要的在于整个社会。一个成熟的社会理应尽量照顾到弱者的利益,并向他们有所倾斜。

所幸的是,中国目前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照顾到寒门子弟的出路和未来,高校也陆续推出奖学金制度,让有智慧、有能力的穷孩子能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从根本上来讲,仍要靠教育均衡,改善农村地区师资和硬件条件,提升农村学生高考的竞争力。

(联系邮箱:bjzhangmei@corp.netease.com)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财经推出的一档热点解读和知识科普类栏目,针对热门财经事件和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让专业更简单,让财经更有趣,打造有态度的专业财经评论。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