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车企又加快了上新的脚步,尤其在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堪比“神仙打架”。

新品不断涌现,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更多样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当你为买车做功课时,就会逐渐发现许多产品似乎都套上了同一个模版。

大屏加上K歌、游戏、娱乐等功能的堆砌,让人不禁想问,“有区别吗?”更别提有的新品甚至只是提供了新配色或者调整了外观。当这些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摆在眼前,难免令人审美疲劳,全然没有新鲜感。

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车企还能带给用户带来惊喜吗?

智能时代,新能源汽车还有什么新花样

如今,马路上跑的绿牌新能源汽车已经屡见不鲜,但你可能很难相信,3年前,新能源汽车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还属于有待观望的“新鲜事物”。2021年年初,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只有5.4%[1]。

短短几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飞速进化,成为消费者心中智能、高端的代名词。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Z世代加入“购车大军”,“智能”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2023年智能汽车专题: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展望》显示,年轻人对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高科技配置等更在意[2]。

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许多车企纷纷瞄准智能化进行创新,希望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比如能让开车更轻松的智能辅助驾驶、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座舱、响应需求的语音助手等,已经成为一辆智能汽车的标配。

智能化创新,已经成为车企的普遍追求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化创新,已经成为车企的普遍追求 / 图虫创意

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不仅是行业的进步,也拉高了消费者对汽车的期待值。见过世面的消费者早已对这些标配习以为常,甚至逐渐对高科技“退烧”,失去了一开始的新鲜感和热情。

为什么消费者变得很难被打动?归根结底,还是体验感不到位。

想象中,智能辅助驾驶能够帮助你轻松上路,车上的语音助手应该是“指哪儿打哪儿”,车上的大屏能与手机等终端丝滑联动。

实际上,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智能驾驶不但导航导不明白,甚至连最基本的障碍物都无法准确判断;语音助手迟迟“听不懂人话”;车上的大屏出现卡顿、死机、黑屏等,也是常有的事[3]。

就连最基本的质量问题,有些新能源汽车都没办法保证。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量达13.5万件,比2019年增长了6.5倍[4]。

汽车并不完善的智能设计,让消费者体验不佳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并不完善的智能设计,让消费者体验不佳 / 图虫创意

广告与实际体验的落差,打碎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滤镜”,让大家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变成了保守。

究其原因,许多车企对新鲜感的理解似乎出现了偏差。在激烈的竞争中,新鲜感从来不是一时的噱头或花里胡哨的功能堆砌,而要用创新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不断用智能化让体验升级。

真正的惊喜,源于更智慧的体验

罗兰贝格《汽车人群洞察与购车决策白皮书》中提到,在消费者心中,一辆汽车能否称得上智能,取决于人机交互水平,以及是不是真的能提供“懂你”的体验[5]。

“懂你”听起来很抽象,但也很好理解。其本质,就是让功能内化于体验中,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不断收获新鲜感和满足感。

在拥挤的的智能化赛道上,只有那些真正从体验出发,兼具核心技术与硬实力的车企,才能跑得又快又稳,持续赢得用户的认可。

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华为首款智慧轿车智界S7便以此为核心,给用户带来了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UAWEI ADS智能驾驶系统、HarmonyOS 4智能座舱、800V高压快充和最长855km超长续航、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等“黑科技”,都是以体验为核心的产物。

尤其在智能化创新方面,读懂消费者的需求,才算找对了方向。

有报告显示,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点,在于能否减轻疲劳驾驶、解放双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技术含量等,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自在、安全可靠[6]。

这种诉求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论是上班时间穿梭在繁忙城市,还是踏上陌生的乡镇小道去露营度假,我们都希望收获“有路就能开”的畅快感和被保护的踏实感。

此前,在配置激光雷达的智界S7车型版本上,华为高阶智驾就已经能让车主在全国4万+城市享受智能驾驶的乐趣。这一次,入门款智界S7 Pro也配置了华为视觉智驾系统,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智驾的乐趣。

在华为视觉智驾护航下,不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智界S7 Pro就可以辅助你大胆驰骋在全国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这份底气来自于华为智驾场景在国内覆盖率最广,并且还能在AI的赋能下不断自我学习,持续更新迭代。

智能驾驶虽然能够带来便捷,但人们其实还有一个广泛的后顾之忧,安全。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交通状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单说每天要面对的上下班高峰期,就已经够令人头疼了。路面上人车混杂,路段施工的障碍物、横穿的行人、突然出现的电动车等,都是极其考验反应力的潜在安全隐患。

面对安全隐患,智能驾驶同样能够起到作用。尤其在智界S7上,智驾的体验是超出想象的。它不是华而不实的“摆设”,而是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为驾驶提供主动安全辅助的得力助手。

业界车规级量产最高线数192线激光雷达、全向防碰撞系统CAS2.0等,都是华为智驾拥有的能力,能更早更快识别到危险,轻松换道避障,主动避险、主动刹停,大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你能体会到双手双脚被解放,紧张的神经放松,以及满满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跑起来”的体验感,只是智能的使命之一。如何让车更简单地“停下来”、治愈“停车焦虑”,同样是重要课题。

当你回到家或者前往商场地库停车,完全可以借助华为智驾实现“自开自停,有位就能停”。当别人还在为车位刁钻停不进去、在地下车库转了半天却找不到车等问题发愁时,你已经通过全场景智能泊车快人一步。

此外,当汽车作为“第三空间”,在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高度智能的座舱就成了“刚需”。大家所期待的,不止是一块能看电影打游戏的屏幕,而是不逊色于智能手机,甚至超越智能手机的体验。

很多人因为受到过语音助手的“折磨”,而对车机交互产生了偏见。直到与智界S7上依托于盘古大模型的语音助手小艺对话,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私人助理”的小艺,不但能听懂你的指令,还能主动完成提醒你带伞、订购电影票等贴心服务。车机搭载的HarmonyOS 4提供了丝滑流畅的交互体验,让车机和手机一样好用。

好的体验才是最大的惊喜。无论是视觉智驾还是智能座舱,智界S7都为如何打造智慧体验“打了个样”,给消费者带来实在的新鲜感。

而对于华为而言,懂需求很重要,解决好消费者在实用性层面的顾虑,也是打造智能生态和提升整体体验的重要环节。

智能生态带来的新鲜感,永远在路上

功能维度的智能进阶只是体验升级的一个侧面,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谈体验,就绕不开对实用性的讨论。

比如“电量焦虑”,就是消费者一直以来对新能源汽车实用性的隐忧。随着我们的生活半径不断扩大,跑不了太远、充电时间长、夏冬季节掉电快等问题,都是“劝退”因素,毕竟谁也不想提心吊胆地开着空调,或者在节假日的高速上排队等充电桩。

要解决紧迫的续航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方面是要让电池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另一方面要想办法让充电更快。“双800”方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智界S7全系搭载华为巨鲸800V高压电池平台,拥有最长855km续航里程,足够从长沙开到深圳。配合800V高压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就可增加215km,15分钟的时间里,就能完成30%-80%的充电补能。在超级省电模式下,车辆续航还将最高提升10%,让你彻底摆脱电量焦虑,沉浸式享受每一段长途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用不仅体现在续航上,更要让开车感受到好开、坐车的人感受到舒适。当行驶在平缓的城市道路上时,你可能对此感受不深,但当场景切换到周末和家人出去玩时,经过那些凹凸不平、雨后泥泞的路面,或者遇到急加速、急转弯、急刹车等情况,你就会感受到稳定的重要性。

智能要服务于性能,服务于实际。克服干扰,减少颠簸带来的紧张和不适,增强操控感,让人感受到舒适和从容,便是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的优势。智界S7搭载了百万级豪车同款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在路面感知、智能车辆状态感知、动态自适应扭矩控制和智能车身协同控制四大核心技术的加持下,从容应对各种工况道路。

归根结底,再详细的功能和参数,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终究是有理解门槛的,一切都要交给体验来评判。整体来看,从实用性出发对电池续航、底盘稳定性进行的创新,以及智驾带来的新鲜感,都是从体验出发,以体验为目标的宏观考量。

因为新鲜感从来不能靠功能的堆砌,而要将一个个单点功能融入到一个无缝衔接的智能生态中,形成整体体验的升级再造。对于车企而言,功能也许可以复制,但生态才是不可替代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30多年以来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为智能汽车贡献了许多硬核技术和解决方案,不断给消费者带来体验层面的惊喜,在消费者心中立起了“智界”的品牌口碑。

同时,智界S7也精准拿捏了消费者的心理。随着产品力提升、产线升级,智界S7不仅展现了“硬实力”,还提供了颇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价格与权益,让消费者多了一个优质选择。

另一方面,通过助力合作伙伴,与奇瑞稳步合作,华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持续领跑,形成了自己的鸿蒙智行生态,不但为产业发展开疆拓土,也推动智慧出行落在实处,于日常生活中普及。

不只是智能出行生态的建立,在鸿蒙的生态图景中,万物互联、全场景互通一直是清晰的目标。

鸿蒙智行首款智慧轿车智界S7的加入,让我们看到在鸿蒙生态土壤的孕育和培植下,人车生活共融共生的可能,展现出汽车为生活各场景赋能、重新定义智慧生活的强大能力。

未来,这个生态还将不断演进壮大,持续连接多个终端、触达多种需求,以智能为坚实的支点,撬动想象中的智慧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年7月信息发布会在京召开.

[2]西南证券.(2023). 2023年智能汽车专题: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展望.

[3]中国汽车报.(2022).旧恨新愁:探析汽车消费投诉八大热点.

[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2023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八大特点.

[5]Roland Berger, 汽车之家.(2023).汽车人群洞察与购车决策白皮书.

[6]孙谦.(2023).智能驾驶:新技术,新认知,新机会.天风证券.

作者:杨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