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三亚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国与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9国的80余位民办大学和机构代表参会,共同启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中国和东盟各国的高校代表共同签署《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宣言》,共商共筑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本届论坛得到了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老挝私立教育协会、新加坡私立教育协会、泰国私立教育协会、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印尼日惹市民办高等教育协调区和海南省教育厅、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三亚市政府、三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三亚市副市长戴玉明,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周慧,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婵塔薇·苏佳塔侬,原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王慧,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季平,三亚市前副市长李柏青,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三亚学院校长陆丹出席论坛开幕式。

“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塑造产教深度协同新景观”。本届论坛旨在正式建立“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拓展中国和东盟各国民办大学交流和合作平台;分享中国及东盟各国民办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最新实践范例;凝练合作特色与亮点,共同企划创新蓝图,实施创新行动。

论坛期间,中国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民办教育高校代表,共同签署《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宣言》,正式启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三亚学院为联盟常设秘书处。根据联盟宣言,为促进参与成员国高校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未来将在促进师生国际化交流、课程开发、信息和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友谊、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共同努力,合力解决发展难题,进一步延展与深度挖掘中国与东盟各国民办大学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路径,进一步落实首届论坛达成的各项共识。

开幕式上,三亚学院校长陆丹致开幕辞,在三亚最好的季节、以最美好的心情欢迎各位嘉宾再次莅临三亚学院。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斐然,教育成果尤为丰富。在首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达成的校长共识基础上,各国院校间合作加深、彼此了解,不仅有益于师生互动交流、分享办学经验,还有益于彼此换位思考,增进友谊,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我们都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为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创新教育、为年轻人谋福祉而不息努力过、努力着。这颗心纯净而暖和,这股力量强大而坚韧。”

三亚市副市长戴玉明致辞,代表三亚市政府欢迎各位嘉宾莅临三亚,对论坛召开和“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成立表示特别祝贺,对三亚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三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南建设自贸区(港)是中国的发展机遇,也是世界的发展机遇,更是东盟国家在内周边国家的发展机遇,期望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这一重要平台,共享发展新机遇,培养更多可用人才,为三亚输送更多国际型、专业型、适用型人才。

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周慧副主任宣读陈德海秘书长贺信,代表中国—东盟中心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主办方三亚学院长期以来为推动中国—东盟民办教育合作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示高度赞赏!祝愿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为扩大和深化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做出更多积极贡献,发挥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婵塔薇·苏佳塔侬致辞,对三亚学院为论坛作出的努力和卓越的执行力表示感谢。她表示,推进东盟各国间的教育合作一直是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的重要工作,民办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是突出表现。“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是一个全新的大学区域组织网络,希望更多高校参与进来,合作、分享、融合,创造更多协同力量,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使民办教育更符合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原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作为特邀嘉宾致辞,充分肯定本次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当前,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大潮流。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的桥梁,论坛着眼于发展合作,服务于共同进步和繁荣,是民办教育把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有机统一、协同发展的重要范式。合作在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的推进,为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建设水平,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贡献不断加强,谱写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王慧致辞,对论坛召开和联盟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教育是开启人类智慧与潜能的心灵工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教育开放合作,文明交流互鉴。三亚学院作为中国综合性民办大学的优秀代表,在改革与探索民办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令人钦佩的成绩。“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是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创新和有力举措,必将增添新的光彩。

据了解,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分为开幕式、主旨发言、专题讨论和闭幕式等四个环节,来自泰国格乐大学、柬埔寨大学、印尼总统大学、缅甸大学、马来西亚汽车工业大学、菲律宾郝利安吉尔大学、胡志明市理工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博仁大学、北京吉利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及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印尼华裔总会等中外民办大学和教育机构代表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共商发展大计,共议大学教育未来合作。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老挝私立教育协会、新加坡私立教育协会、泰国私立高等教育协会代表分别作主旨发言,分享了各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做法。老挝私立教育协会及Sengsavanh教育集团西萨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能实现国际教育资源的融合共享,还能为学生增加学习体验、提供广阔舞台;新加坡私立教育协会主席西尼亚结合新加坡私立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新的东盟视角下的教育体系要满足不同条件、不同国家的教育情景需求,联合课程、短期课程的开发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为目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季平对中国民办大学整体发展情况、发展态势、优势与可持续性和角色担当进行介绍,提出有效的中国—东盟民办高校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延展与深度挖掘,将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

专题讨论中,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东盟民办大学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东盟民办大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理念与实践”“互鉴互补:中国—东盟民办大学的使命与未来”三个主题展开广泛讨论,就民办大学未来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路径交流意见。新加坡立腾学院国际事务处处长多米尼克·尼格提出,民办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习+实践”的循环模式更利于学生与社会对接,而在注重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文教育;印度尼西亚克里斯蒂安大学校长亨利·弗里亚迪表示,大学培养人才是为未来做准备,能够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软实力”是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包括社会的同理心、创造别人的需求、独立思考、融入社会的能力等等。

据介绍,首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于2017年在三亚学院举行,论坛受到了中国-东盟中心的高度评价,“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视野之高、成果之新,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高”。

“美美与共,不止于山水”。2018年,中国与东盟共同迎来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创新年。为积极响应海南建设自贸区(港)的环境利好,以创新为先,三亚学院作为论坛和联盟的发起方,携手东盟各国民办高校发展共进,这是中国民办大学纵深推进、实施多元合作项目的新起点和新征程,也是为努力开创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助力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