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一旦美股遭遇重挫,A股也必将应声下跌。

这种观念主要基于中美两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同步性。例如,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两国的经济与股市。中国随后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不仅稳定了国内市场,也间接对美国产生了正面影响。

再来看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中美两国均抓住了这一轮互联网革命的机遇。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起初的模仿到达到行业顶峰,创造了许多与美国相媲美的互联网巨头。

因此,两国的股市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同步性。

然而,自从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开始实施产业脱钩和技术封锁政策,导致中美经济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美国经济扩张,而中国经济则面临收缩。

这标志着中美两国首次进入不同的经济周期。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如欧洲、日本和韩国处于扩张期,而中国则相反,进入了收缩期。

这种经济的逆向运动也反映在股市上。过去三年中,尽管美股市场表现强劲,但A股却处于低迷状态。

因此,未来的情景可能与过去大相径庭:如果美股开始下跌,A股可能会逆势上扬,走出一条独立的上涨路径。这将是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新趋势。

01

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经济政策中出现了三个显著的降息周期,每个周期都与纳斯达克指数的显著下跌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一次降息发生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总计降息550基点。这段时间内,纳指连续三年出现大幅下跌:2000年下跌了39.29%,2001年下跌了21.05%,2002年下跌了31.53%。这一降息周期大致对应于2000至2002年的美股熊市。

第二次降息周期从2007年9月开始至2008年12月结束,期间降息500基点。这与2008年纳指的40.54%的急剧下跌相匹配。

最近的一次降息则是从2019年8月到2020年3月,降息总幅度为225基点。尽管这次降息幅度较小,纳指在这七个月内只有三个月呈现下跌,且跌幅相对较小,这表明降息对股市的冲击逐渐减弱。

这些数据显示,降息通常是对经济衰退的一种反应,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受到影响,股价也会相应下跌。

对于长期关注纳斯达克指数的投资者来说,尽管存在某些预测错误,但基本逻辑依然成立:高利率环境对美国经济是一种负担,一旦实行降息,股市通常会反应出经济的这一变化,从而导致纳指下跌,进一步验证了纳指月线M顶的形态。这种模式可能会再次出现,作为投资者需保持警觉,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02

全球金融市场中,“美元潮汐”策略的传统模式是:美国先通过加息吸引资金回流,这可能会导致依赖美元的其他国家经济压力增大,随后美国再通过降息,使得资金流出美国,流向那些经济受到压迫的国家,从而使投资者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这些国家的核心资产。

然而,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中,尚未有国家经济因美国的加息政策而“爆炸”,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推出的“货币互换”机制。该机制允许各国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以偿还债务并抵抗金融风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通过传统的“美元潮汐”策略收割全球资产的计划。

目前,中美两国经济都面临着压力,成为一场耐力较量。如果能够坚持到美国开始降息,那么从经济到楼市再到股市,形势可能会有所好转,尤其是对于A股和H股来说。

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人民币资产(除房地产外)被视为高质量而价格合理的资产。与美国的“七大姐妹股票”相比,即使是德国、日本和印度的股市,其资产泡沫的高度也明显可见。

一旦美国开始降息,预计会有大量资本逃离美国,寻找全球其他地区的优质且价格合理的资产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这包括那些从日本和印度股市撤出的资本。最近美国投行对人民币资产的看好以及香港股市的上涨,已经显露出这种趋势的初步迹象。

因此,如果美股不经历重大下跌,A股很难实现大幅上涨。但一旦美联储开始降息,支持A&H股上涨的趋势可能会明显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