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环顾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对老人们和即将老去的人们该如何老去的担忧比比皆是: 无论是有丰厚收入的老人,还是经济拮据的老人,抑或是中等收入的老人;有子女的老人,没有子女的特殊群体的老人(例如丁克、失独、独身老人),抑或是子女远在国外的老人,无不为自己将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晚年设想着、考量着。有的忧心忡忡、有的貌似洒脱、有的避而不谈。一言以蔽之,真正感到心里有底的,信心十足的,恐怕没有几个。

这种惶恐和不踏实,是没有步入老年的人,无法真正体验到的。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说到老去难,各家各户,不同的个体,肯定会有各自不同的难处。然而,当我们着眼于一些普遍的、出现频率高的问题和疑虑时,会发现一些共通的难处和担忧。根据笔者本人的观察、体会与分析,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老伴先离去了,生活该如何安排?

2. 老年失能了,该怎么办?

3. 老年时期,得了大病,该怎么办?

4. 老来孤独寂寞,无人关心,该怎么办?

下面,笔者逐一地对上述问题,在观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呈现和讨论老人们现有的和希望获得的解决方案,以及笔者本人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1. 老年夫妇中的一人,先行离去之后,生活该如何安排?

一般说来,大多数的老年夫妇,不管是有子女的普通空巢家庭,还是无子女的特殊群体家庭,当夫妇两人都健在时,两人能彼此陪伴,相互照应,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困难的是,当其中一人先行离去后,剩下的一个老人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涉及到物质、金钱、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挑战与压力。由于孤独和缺乏独自照料自己的能力,有子女的老人可能会选择与子女同住;无子女的老人,将立刻会面临孤独和老来独自生活的困境。那么,这种情况下,老人们该怎么办呢?网络上有不少老人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加上笔者自己的看法,老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排:

1)未雨绸缪,早做思想准备。要认识到人最终都会孤独地离开人世。不要过于惧怕,不要不敢设想孤独的日子。

2)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能和子女同住当然好。如果没有子女,或者有子女也不能同住,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只要能够自理,自己照顾自己并不是那么困难。

3)寻找同类人群的支持与帮助。属于特殊群体的老人(丁克失独、独身老人),尤其需要尽早行动起来,寻找能够充分理解和关心自己困难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老年失能了,该怎么办?

这是最令人忧心和痛苦的状况。尤其是,当大脑还清醒,肢体却已经失去了功能,离开了他人就不能生存的重度失能状况(如果大脑不清醒,也就无法自知世上的冷暖,管他有多么痛苦,自己也不知道了,也就罢了)。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这要取决于个人的态度、信念和承受能力了。

有的人希望活着,不管有多难。不是有句老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有的人可能更希望有尊严地退出,即“好死”。如果让笔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我希望“好死”,而不愿“赖活着”!现在的难题是,法制环境和政策都远远不够松宽。目前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个人恐怕还没有办法自主选择合法的、体面地、有尊严地、无痛苦地退出的路径。只能耐心地等待,相信有一天人性化的退出机制会面世;同时加强锻炼和保养身体,争取不要失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

3. 老年时期,得了大病,该怎么办?

关于这种情况,网络上,不少老年朋友是这样打算的:小病抓紧治,大病断舍离,坚决不插管,不进ICU。笔者比较赞同这种做法。当大病重病无法避免的来到时,要果断地为自己作出决定。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自身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减少社会的负担和医疗资源的占用。可以提前委托律师做好合法有效的约定。

4. 老来孤独寂寞,无人关心,该怎么办?

这个话题,笔者前期文章多次讨论过,除了和家人、近亲保持良好的亲情关系,尽早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心互助群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网络信息工具如此发达的社会,找到与自己情况类似的爱心社群,参与交流互动,有助于老年时期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对战胜孤独与寂寞,更加安全自信地度过晚年,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由此看来,当下的情形离能够从容自信地老去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有的是自己可以去努力接近的,有的是受个人意愿无法改变的环境因素制约的。不管怎样,做好自己该做的,比被动地、毫无准备地、盲目地等待要强的多。

注: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