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于婷

“我爱我·蜀心安”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解忧信箱”自推出以来,已收到了众多读者的来信。其中,一封来自22岁大学生的信件,他所经历的考研、考公、考编接连失利的困境,以及因此对自我能力产生的怀疑和对未来前途迷茫的感受,触动了不少同龄人的内心。为了回应这位年轻人的困惑,我们邀请了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卢雄,以“解忧信使”的身份,为他撰写回信,希望能为他,以及有类似困扰的青年们,点亮前行的灯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匿名投稿:

我是一名22岁的大学生,在经历了考研、考公、考编的失败后,感到迷茫和沮丧。我原本以为这些考试是我未来职业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但现实的打击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我曾经满怀信心地备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让我失望至极。我不断地问自己是我不够努力?我努力了,却似乎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这种挫败感让我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感到非常迷茫。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追求学术道路,还是转向其他职业领域。我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再次失败,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我时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面对家人和朋友的期望。这种自我怀疑和挫败感让我很难保持积极的心态,我时常感到心情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除了自我怀疑和挫败感,我还时常感到焦虑和不安。我担心自己的未来,害怕自己无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种担忧让我无法安心学习和生活,我时常感到心神不宁,难以集中注意力。

同时,我还经历了一些恐慌和失眠的症状。每当夜晚降临,我会感到一种无法名状的恐惧,担心自己会一直这样失败下去,无法摆脱困境。这种恐慌让我无法安心入睡,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眠,导致我白天精神疲惫,无法应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心理和身体的异常状况已经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我感到自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正常地生活和学习,也无法再面对家人和朋友的期望。

亲爱的同学:

我充分理解您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情绪。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连续的考研、考公、考编等失败让人感到焦虑、沮丧、自我怀疑,甚至引起失眠等生理反应,这些都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但请相信,这并不意味着您一无是处或者无法摆脱困境。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接受现实:失败是成功之母。考研、考公、考编等失利是我们人生宝贵的历练,这是成长很重要的步骤,没经风雨难见彩虹。因为只有接受现实,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这个阶段,您可以花些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思考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以及自己擅长的领域。这将有助于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目标导向: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后,您可以设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提升自己的技能,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技能;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

寻求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您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和导师的支持和建议。他们可能会给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心理状况持续恶化,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尽管目前的情况可能让您感到沮丧,但请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请记住,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个体成长的部分不会被替代。只要勇敢面对现实,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您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解忧信使卢老师

给自己的情绪提供一个存放之处,把那些想说而又难言的话,以书信方式告诉我们,让我们为你排忧解难。信箱地址:jieyouxin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