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看《灿烂的花园》一个真人秀综艺,竟然爱上了不知名人士马婶。这个时候才知道,张颂文说不要剧本要真实,打脸了多少真人秀综艺。

灿烂的花园》已经播到第三期了,口碑有一些两极分化。喜欢他的人,就会觉得很走心,很真实,很感人,能狠狠共情;不喜欢他的人,又觉得无聊,没有意思,流水账之类的。

青苔属于前者,而且非常喜欢它的真实,第三期播出后,更加坚定了我对《灿烂的花园》和张颂文老师的喜爱。

小熊花园里要包饺子,但是没有擀面杖、案板,也没有面粉,他们就去到了村子里边的马婶家借。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为了处好邻里关系,林家川借到东西之后主动说回赠给马婶一些花。

因为马婶很喜欢花,她的屋子里边养了很多花。

第二天,小熊花园里的人们吃完饺子之后,林家川领队带着12个饺子,擀面杖和案板回访马婶家。

林家川、马嘉祺、姜佩瑶三个人开始和马婶唠起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的问题,也都还好,不深入,不痛不痒的聊着天。直到林家川问到马婶关于已故丈夫的话题,很多人已经受不了了。

真正动人的感情是不需要任何包装,平实的语言就能直戳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谈起大叔的离开,打开了马婶回忆的闸门。

回忆起老伴儿去世的当天。

马婶说,大叔早晨大概是喝了一碗粥,中午又喝了一碗粥。因为老伴是肝癌,所以不能吃太多东西,但是他还是在强撑,为了维持生命,在硬吃一些东西。

到了下午,女儿就问老父亲说晚上吃什么呀,要不就蒸两个蛋糕吧。女儿就准备折返到家里做晚饭。

刚走没一会儿,儿子在医院打来电话叫他姐姐说带上马婶和孩子,赶紧来医院。

大家刚到医院,拔下了氧气管,人就没有气了,但是马婶按了三次,大叔都合不上眼。马婶大概是知道原因了,就让孩子们起开一点,她就把小孙女拉给在大叔的跟前,让孙女叫爷爷,孙女叫了两声爷爷之后,老伴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起谈起老伴儿的样貌,马婶说,有一米七四的样子,和他的儿子瘦的样子非常像,老实巴交的,一辈子也没送过花,不懂浪漫。

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大叔的一生。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对中国男人,中国丈夫的基本概括。

相貌平平,不懂浪漫,老实巴交,……

马婶在讲述老伴的一生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讲述芸芸众生的生平呢。

尽管普通到不会被时代记录,但却永远活在亲人的记忆里。

人活几十年,最后也就浓缩成几句话。也许一生都不会有高光时刻,高光时刻就是他生命终结前的几天或者几小时。

但是,青苔相信,每一位亲人存在在自己别人心目中都是不同的样子,只要有记忆就是活过了。

每一位老人都是一个哲学家,他们用生命在诉说生命。

三人回到小熊花园之后,张颂文又让他们情景再现马婶家,因为饺子事故,所以表现的就非常的搞笑,最触动人心的时候,是让表达对逝者哀思那一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佩瑶还有马嘉祺,甚至张颂文他们表现的都非常好,非常有代入感,明明是个综艺,却让人笑了哭,哭了笑。

也是在这一期青苔开始理解,张颂文说观察别人就是增长阅历。

开始是不懂的,为什么要观察,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做演员,就不一样了。他们要去演不同人生经历的角色,又不可能经历太多的事情,那表演的那个点,只能在观察别人的时候才知道,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人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对于演员来说,这种状态是尤为重要的,也就是说你能不能表演的真,能不能把观众带入到情境中去,是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的。

弹幕里边说让马婶回忆这一段有些残忍,揭别人的伤疤。青苔不这么认为。

马婶是1946年生人,已经78岁高龄了,每天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家,她是需要倾诉的。

到了这个年纪,她们是愿意去回顾自己的一生,也想找一个倾听者。

看到马婶在回忆他们当初相亲时的那种娇羞,瞬间就有一种小女生附体的感觉。

每个人都青春过,差别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青春来过。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浪漫,也许它不打动人,但是感动自己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匆匆几十年,心里堆积起来,落尘的记忆太多了,如果不去碰它,就会永远尘封,一旦揭开那层面纱,它就会活跃起来。

只是有时候是不足够勇敢,不愿去触碰,是希望有一个外力去撕扯一下,可能会痛,也可能的放下的喜悦。

能笑着说自己的痛苦,才是真的放下了。如果回忆带点甜,此生便无悔。

以前看到说我们应该向死而生。

如果你不知道当下的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想一下自己的墓志铭要怎么写。

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的妈妈就这样平凡?可以吗?当然也可以了,我们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是豁达的态度。

历史只属于少部分人去创造,而多部分人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