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

博南古道之行

▲云南大理苍山西坡漾濞石门关

图源:图虫创意

杨慎戍滇一百余年后,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进入云南游历。杨慎著述丰硕,声名隆盛,在云南留下了大量行迹和诗文,徐霞客对他充满敬仰之情,在游滇期间,特别留意寻访杨慎曾经的游踪。在《滇程记》中,杨慎详细记述了博南古道的里程和途中的驿站,沿线风土人情。徐霞客经博南古道前往永昌时,也逐日记载了行程和沿途的景观,其中,对博南道上的漾濞县和永平县记述尤其详尽。

杨慎是戍卒,他在博南古道上的身影匆忙而凄惶;徐霞客则是一位胸中装着山川和旷野的旅人,行走时,他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一种巨大的热忱中,为后人留下了生动的笔墨。

天开壮景石门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江铺,漾濞江与西洱河交汇处

摄影:胡正刚

1639年春天,徐霞客从大理城出发,经博南古道赶往保山。第一天,他经阳和铺、龙尾关、潭子铺、核桃箐、茅草房,留宿漾濞境内的合江铺。在合江铺,他实地踏勘当地水系,考证了“合江”地名的来历。人们通常认为,此地得名“合江”是由于漾濞江和西洱河在此交汇。通过实地踏勘,徐霞客发现,除漾濞江和西洱河外,还有亨水桥下的溪流也汇合于此,因此“合江”是三江汇流,而不是两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怒江丙中洛村石门关

图源:图虫创意

第二天,离开合江铺后,徐霞客沿博南古道继续北行,途经金牛村中的一座桥时,他看到桥畔的石碑上镌刻着一首《石门桥》的诗。当天天气阴沉、雨雾弥漫,数里之外的石门山隐身在云雾中,不见踪影,但《石门桥》中描述的石门山景致激起了徐霞客的好奇心,他停驻路边,希望雨停雾散之后,能够一睹石门山的真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苍山石门关 图源:视觉中国

徐霞客在山脚翘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其内崇峦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徐霞客被石门关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他决定到山中畅游后,再启程赶路。在山脚下,他遇到药师寺的僧人性严,性严热情好客,欣然当他的导游,并邀徐到山脚下的寺庙中歇宿。正值青蚕豆成熟的时节,性严到园中摘豆为菜,款待徐霞客。

饭后已是正午,石门山道路崎岖难行,荒草荆棘丛生,半天时间无法尽游,性严建议徐霞客在寺中歇息,第二天再上山游览。但壮景当前,徐霞客不甘心等到第二天,独自一人进山览胜。到了山脚下,他看到“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其顶两端如一,其根只容一水。”徐霞客一生好游名山大川,他浓厚的山水之癖即是览胜,也是一种身体力行、带着实证精神的科学考察。徐霞客形容描摹道:“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石门山“两崖劈云削翠,高骈逼凑”,徐霞客感慨:“真奇观也”。在山谷中,他近距离感受到石门山的高峻险绝,“虽猿攀鸟翥,不能度而入矣”。时已过午,太阳西沉,徐霞客无法再朝着山顶攀登,遂返回药师寺歇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怒江丙中洛村石门关

图源:视觉中国

次日清晨,性严准备了柴火、铁锅、蚕豆和米,让寺中的沙弥和顾仆背负着,与徐霞客一起进石门山游览。众人步行到山腰中的玉皇阁,性严为徐霞客指示了道路,介绍了山中几处胜景,徐独自一人进山游览;性严则和寺中沙弥、顾仆在玉皇阁生火做饭,等候徐霞客。

石门山道路难行,“丛篁覆道”,溪流密布,只能通过“缚木架巨石”搭建的简陋木桥横渡。山顶森林幽深,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在峰顶一片山火烧过的沙地上,徐霞客看到老虎留下的清晰脚迹,“虎迹齿齿,印沙土间”。

徐霞客登山途中,阴雨不断,到了石门山顶后,云开雨散,视野开阔,往北可以远眺凤羽山、剑川路;远眺南面,漾水、濞水,以及通往大理府的道路清晰可见;往西看得到横岭连绵起伏的山脊。徐霞客根据位置推断,大理城和苍山清碧溪就在石门关山麓以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漾濞石门关 图源:视觉中国

游兴已尽,徐霞客冒雨下山,途中迷了路,听到性严的呼唤后才辨清玉皇阁的位置。与同伴汇合后,煮熟的饭已经冷了,他只得烧开水泡饭而食。

饭后,雨霁天晴,徐霞客到山中的花椒庵石洞游览。石洞环境清幽,山坞环绕,水石错落,他视这里为“栖真之地”。石门山和花椒庵石洞的景致触动了徐霞客内心柔软的情绪,他动念留在这里隐居,但又放不下云游四方的志向,只得带着遗憾“怅然而去”。当晚,徐霞客在药师寺续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州永平县博南古道上行走放牧的村民

摄影:范南丹

霁虹桥:迤西咽喉,千百载不能改

次日早晨,为答谢性严的盛情相待,徐霞客撰写了《玉皇阁募缘疏》,以襄助性严为修葺玉皇阁化缘募捐。用过午饭后,徐霞客辞别僧众,冒雨赶路。性严身披毡衣,一直相送到漾濞驿,两人才依依惜别。

途经漾濞街(今漾濞县老城)时,徐霞客看到,这是一座夹街临水、居庐繁盛的小城。漾濞街北上游一里处有一座铁索桥,还有一座木架长桥位于街西,两座桥都横跨漾濞江。为取近路,徐霞客在木桥东边买了米和蔬菜,渡过漾濞江继续西行。经过木桥时,他留意到江水浩荡,“倍于洱水”。当天,徐霞客经过白木铺,在舍茶寺用餐,度过横岭铺,在太平铺破败的驿楼上住宿了一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霁虹桥 摄影:张继强

次日,徐霞客从太平铺出发,经打牛坪,渡过盛备河,在黄连堡用餐,过娘娘叫狗山、白土铺、松坡民哨、万松庵,抵达天顶铺时,天已昏黑。天顶铺是个小村子,只有几户贫寒的人家,他们以树皮建房屋,以树枝为墙壁,这里不是驿站,没有住宿的馆舍。徐霞客在一户农户家中借宿,村子偏僻,没有买米的地方,徐霞客做了几个面饼果腹。夜里风雨交织,寒气逼人,第二天清晨,徐霞客起床后,看到雾气覆盖了附近山林,茫然不可见物。徐霞客在雾中启程,经过梅花哨,抵达永平县东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霁虹桥头摩崖石刻局部

摄影:张继强

徐霞客好游名寺,永平县南境宝台山盛名在外,去宝台山有两条路:翻越博南山的沙木河大道,路程较远,沿博南山东麓南行的炉塘道则路程较近,徐霞客决定走炉塘道到宝台山游览。经花桥河、铜矿厂道,在门槛村宿一夜,徐霞客第二天抵达宝台山慧光寺,在宝台山的寺庙中流连了几天,他继续启程西行,绕经博南古道南麓,进入沙木河坝子。沙木河位于博南山西边,当时设有杉木河驿,是博南古道上一个人烟繁茂的集镇。沙木河毗邻澜沧江,是向西渡过澜沧江之前的最后一个驿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澜沧江沿岸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离开沙木河坝子后,徐霞客继续西行,翻过一道山岭,登上岭岗江顶坡,路边有一座寺庙普济庵,庵中僧人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在普济南边驰目西眺,能看到澜沧江如一线浊流,在崇山峻岭间流淌,江边的罗岷山危崖高耸,山顶掩藏在云雾中。徐霞客顺着陡峭的山崖曲折而下,数里后抵达铁索桥东端。这桥便是霁虹桥,桥的两端有石门,桥东建有武侯祠和税局,桥西建有一座楼台,内祀铁索桥的创立者。登桥俯视澜沧江,江水奔涌,“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徐霞客追溯了澜沧江桥的历史,“始于武侯南征,故首祀之,然其时犹架木以渡,而后有用竹索、铁柱维舟者,柱犹尚存……迤西咽喉,千百载不能改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腾冲银杏村 图源:图虫创意

从铁索桥渡过澜沧江后,徐霞客沿着罗岷山顺江南行,五里后抵达平坡铺住宿。次日清晨,徐霞客继续西行,途中经过的水寨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当为入滇第一胜。”

离开永昌府治之后,徐霞客继续西行,渡过怒江和龙川江,翻越高黎贡山,抵达腾冲。腾冲毗邻缅甸,是徐霞客一生游迹的极西之地。在腾冲游历数天后,徐霞客返回永昌府,往东南行,经保山昌宁县,临沧凤庆县、云县,大理巍山县、祥云县,赶往宾川鸡足山,应丽江木土司之请,留居山中修《鸡足山志》。

经博南古道远游滇西的这一年,徐霞客已经53岁,常年的风餐露宿和艰辛行走,透支着他的健康,“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留居鸡足山时,徐霞客病情转重,“两足俱废”,木土司就派人用竹舆,后舍舆登船,将他送回江苏江阴家中养病。次年,徐霞客在家中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

图源:图虫创意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孙钰芳 王旭辉

美编:周伊萌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3年第10期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