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研过程中,每年都会有一些谣言流传在考生们中间,存在感还不低!很多同学是第一次考研,难免真假难辨。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谣言,下次听到的时候一定不要被它迷惑心智!

擦亮眼睛,“不信谣,不传谣”!

01考研复习不需要太早开始

每年考研初试结束后,都会有研宝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备考心得。很多研宝非常后悔自己轻信了所谓的“考研复习战线不能拉太长”“太早开始复习容易疲惫”等经验。

太晚才开始复习,导致专业课没有时间准备,政治更是来不及背,复习不够深入,掌握不够扎实。

但初试结束后再去后悔,一切都晚了!为了不让自己在初试结束后后悔,大家一定要早点开始复习。只要能成功考上研究生,谁又会在乎你复习了多久呢?

02专硕比学硕简单

说到专硕和学硕,大家心里好像都默认专硕简单一点,比学硕好考。实际情况却是,专硕招的人多,报的人更多,报录比开始高于学硕,这就意味着,专硕要比学硕竞争更激烈,更加难考。

虽然复试分数线可能比学硕低,但是录取分数线却比学硕还高。所以研宝们不要轻信关于“专硕简单”的言论,任何院校都不是这么好考的,考研上岸总是充满了未知与困难,一定不要轻敌,备考前要了解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录比,做到心中有数。

03二本及以下学生考研被歧视

这种言论每年都会上演,甚嚣尘上,不断制造焦虑。很多考研党,尤其是本科院校不好的研宝,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尤其在院校接收推免率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很多研宝还没开始复习就被自己的担忧所劝退。

但其实限制二本及以下学生考研,只是谣言。绝大部分院校在考研中都是公平的。考研最看重的还是实力,只要你够优秀,就不用过于担心。

04名校会歧视本科院校

初试通过后会不会因为本科院校的原因被刷掉?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考生。

大家不用过于焦虑,在复试中导师更加关注你的个人能力,如果你有出色的成绩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或者参加过实验项目、竞赛中取得过成绩等,你的优秀一目了然,老师也会看到你的实力。

研宝们不要过于纠结自己的“出身问题”,考研是二次选择的机会,只要你做得够好,一定可以逆风翻盘。

05笔记资料整理得越多越好

很多研宝会相信“笔记整理得越多,越有利于考研”的言论。在复习时会购买大量资料,恨不得把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都购买到手,前期光搜集资料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只有这样才具有安全感。

但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很难把这些资料全部看完,复习资料不在多,而在精。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如果已经购买了很多复习资料,趁强化前先筛选一下,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复习、解析清晰的笔记或教材。

学会将笔记整理成“一本书”,这本书逻辑、架构、重点要清晰且全面,包括每个章节、每个部分以及需重点掌握内容。这样在知识复盘时才能迅速找到重点。

06xx网课好,可以多刷几遍

人手一部平板电脑,已经成了考研人的标配。我们也能常常听到有人说:“xx老师的网课视频挺好的,我就是跟了xx老师,取得了非常高的成绩。”

很多研宝会投入特别多的时间在网课上,最后导致没有时间去做题。而考研初试,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刷题”是较好的复习方法。把时间都用在网课视频上,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基础复习阶段,可以使用课本配合网课视频打基础,重点章节、难点章节仔细看老师的讲解。在看网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好笔记。之后在平时复习时只需要看笔记就可以了。

另外,大家在看网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倍速播放”,以此节省下时间来用于做题。

07按照学霸时间表作息就能考上

考研时间有限,需要我们有详细的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但是每个人复习方式有差异,那相应的复习计划就会有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计划。

切忌拿着网上拷贝的或者学姐学长用过的时间表,完全套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制定。

08考双非研究生没有用

学校“鄙视链”一直都存在,考985大学的看不起考211的,考211大学的看不起考双非的,会使人有一种全网“人均985”的错觉。

但你要知道,很多持“鄙视链”言论的同学可能连国家线都没有过。所以不要纠结于别人的看法,也不要迷信“考双非没有用”的言论,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旦做出选择,就坚定地走下去。

有些同学虽然考了高分,却依旧无学可上,只因为在择校上出了问题,然后才明白什么叫选择大于努力。考研择校与复习同样重要,如果选择错了学校,怎么复习都不能弥补。

择校时建议选择比你本科学校高一到两个档次的院校。同时,择校还要结合每年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复试分数线、专业课难易情况等综合来权衡。

我们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要相信谣言,要及早准备。

努力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拼尽全力,早日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