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中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两件事值得关注。柏林爱乐将在音乐总监基里尔·彼得连科(Kirill Petrenko)带领下来中国巡演,在上海连续上演四场音乐会,当红中国钢琴家王羽佳是这次柏林爱乐协奏曲演出的独奏嘉宾。5000多张的门票据说在不到一小时内销售一空。柏林爱乐成立于1882年,不到150年历史,在全球著名乐团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但二战前后站稳全球最优秀的乐团后,一直是很受欢迎。当全球信息和人员交流越发普遍,柏林爱乐早已经不是柏林人的爱乐乐团,而是欧洲的爱乐乐团或者世界的爱乐乐团。因为在德文里berliner philharmoniker,原意是柏林人的爱乐乐团。这次柏林爱乐中国之行如此受欢迎,可以很好刺激和带动中国古典音乐和市场的发展,而不是头部顶流对古典音乐市场产生虹吸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底四月初,德国小提琴家安婕·维特哈斯(Antje Weithaas)完成中国巡演,成都、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除了北京是两天两场,全部都是一天两场音乐会,演完巴赫全套的小提琴无伴奏,而且演出效果是当今顶尖水平,以最地道的德国小提琴学派风格堪称完美地诠释了巴赫全套小提琴无伴奏,从技术、体力、意志力、经验、见识、风格、音乐的理解等各个维度全面示范了当今顶尖的小提琴家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其精彩程度超过了她本人在C-Avi唱片公司出版的巴赫与伊萨伊小提琴伴奏奏鸣曲全集的唱片,而且也是近年来笔者看过最精彩的古典音乐会。

在维特哈斯中国巡演成都站举行的当天,她和钢琴家德内斯·瓦尔荣(Dénes Varjon)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的唱片的终结篇出版。虽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有很多很多的版本,名家大师的著名录音众多,可是维特哈斯的这套全集,依然可以位居最优秀的版本之列,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代表。她的发音干净清澈而不甜腻、不粗壮,但声音很有穿透力和渗透力,揉音频次少、幅度保持在一个不大的区间,保持克制,造句不太长,也不短,作品的大结构平衡稳固而不乏细节。整个的演奏,诠释和风格以作品为前提,保留在一定的程度内。听起来既有过去传统的传承,又有新的时代精神,清新而隽永,演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德国小提琴学派是以约阿希姆和胡拜两大宗师以及他们的弟子开枝散叶为组成基础,时至慢慢已经不太讲究流派和走向融合的今天,原来以为德国小提琴学派已经慢慢息微,可是一听维特哈斯的巴赫与贝多芬,甚至她演奏的协奏曲和室内乐,马上使我想起约阿希姆那一系的风格,她的演奏几乎是约阿希姆那一系的艺术精髓的体现。维特哈斯的这套贝多芬奏鸣曲全集是近期古典音乐唱片市场上鼎力推荐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三月,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公布了2023年度唱片统计的数据。 流媒体服务占据音乐消费的龙头,占据美国音乐市场收入的84%,数字文件下载占据3%,比起以往有所下降,实体唱片占据11%,其它服务(Synch)占据2%。 实体唱片当中,黑胶唱片销量4300万张,销售额14亿美元,比CD多600万张,是CD销售额5.37亿美元的的2.6倍,连续17年稳步增长,是1987年后第二年黑胶的销量和销售额再次超过CD,成为实体唱片的销售首位。 CD唱片销售额微升而销量下降70万张,说明CD的消费进一步萎缩而单价在提升,也侧面反映了是老一辈的有消费力的消费者在支撑着CD这个载体。 磁带也有50万盒的销量,虽然数量不多、在实体唱片中占比不高,但磁带的消费在上升,有点类似黑胶复兴的最早期的增速,是否会真的再次成为实体唱片消费的主流且要拭目以待。 这是美国音乐消费市场的数据,由于美国市场是全球音乐市场的头位,所以这个数据是具有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众的音乐消费市场首先是以流媒体订阅服务为基础,听到有好的品种才去购买实体唱片。部分老一辈的消费者由于消费习惯坚守实体唱片,从自身使用习惯和喜好的角度优先选择黑胶、CD或者磁带中的一样,而这批消费者对实体唱片的音质和品质的要求远超过使用流媒体服务的用户。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购买黑胶唱片中的部分消费者是以购买IP周边产品的心态去购买黑胶唱片或者磁带,他们的并未拥有黑胶或者磁带的播放机器。

无疑,对于实体唱片的核心消费群,这种使用的场景会改变消费习惯。当今流媒体服务的巨头也在竭力改变传统的消费行为模式,使得用户的使用习惯更靠近他们的商业模式。比如,Apple Music推出独家专栏,部分录音仅仅在这个专栏推出订阅服务,别家流媒体服务商没有此项内容,像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三藩市乐团、克利夫兰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乐季音乐会实况,连实体唱片都没有出版,使得听众只能使用流媒体服务。由于这部分的听众是实体唱片重度使用的消费者,他们会更注重音质,因此他们在使用流媒体服务时,大多不甘心使用回音壁、蓝牙音箱之类的终端,而最终要在数播设备中反复折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月Apple Music的独家内容中,推荐三个录音。第一是查理·麦卡拉斯爵士(Sir Charles Mackerras)指挥爱乐乐团的舒曼第三交响曲。明显地,这个2008年地演出实况录音出自乐团的资料(Archive),当时还没流行高格式录音,因此只有Apple Music只有16-44.1规格的无损录音可以听到,不过这足够了。麦克拉斯的指挥雄壮有力,音乐推进动力不断,音色瑰丽,色彩丰富,犹如油画般浓重而不失色彩飘逸,麦克拉斯棒下的爱乐乐团则有点德国团的浑厚。31分钟的录音显然不大会单出CD,因此只有听AM的独家。

第二个Apple Music的独家录音和这个麦卡拉斯的舒曼第三情况类似,是威尔瑟-莫斯特(Welser-Most)指挥克利夫兰乐团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交响曲的现场实况录音,按照AM的资料显示,这是2024年的录音,如果这样看,是莫斯特病后复出的演出实况。从这首41分钟的交响曲看到,莫斯特能抓住普罗科菲耶夫那种新音乐、新表现的音乐思维,以足够的张力推进,使得整个演奏紧凑而富有灵动感和活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的第三个Apple Music的独家录音是柏林爱乐乐团在基里尔·彼得连科的指挥之下演出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舞曲》和《死岛》。这是柏林爱乐在拉赫曼尼诺夫年的重点策划的节目——“拉赫曼尼诺夫150”计划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还有基里尔·格斯坦(Kirill Gerstein)演奏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科列里变奏曲等演出录音。彼得连科是当今最优秀和最走红的指挥家之一,拉赫曼尼诺夫的作品是陪伴着他事业发展,他最早期的唱片就是指挥拉赫曼尼诺夫的作品。这次“拉赫曼尼诺夫150”最核心的作品是第二交响曲和《交响舞曲》,《交响舞曲》是柏林爱乐从前任总监西蒙·拉特尔积累下来的保留曲目,这次基里尔的现场实况,是心怀宽广、充满激情的表演,演绎充满了戏剧性和推动力,更体现他作为出自俄国文化背景的新时代演绎。这套录音出版实体精装版的2CD+Blu-ray的套装唱片。在本文成稿时,流媒体上只有Apple Music能听到最核心的曲目——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和《交响舞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古典音乐唱片策划,早已经离开了产品单打独斗的状态,和音乐会或者其它的一些艺术展览一样,成系列地策划和制作。在这个月,值得关注的音乐计划是繁花艺术古乐团在他们现任艺术总监保罗·阿格纽(Paul Agnew)的带领之下,开始了巴赫的“音乐中的一生”计划。繁花艺术古乐团是1979年由巴洛克专家和指挥大师威廉·克里斯蒂(William Christie)创立的,乐团名字出自法国的作曲家马克-安东尼·夏邦泰(Marc-Antoine Charpentier)的歌剧《繁花艺术》(opera Les Arts florissants)。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古乐团已经是欧洲顶尖的古乐团。假声男高音保罗·阿格纽一直是威廉·克里斯蒂在艺术上的得力助手和台柱之一,他也是威廉·克里斯蒂之外第一个可以指挥繁花艺术古乐团的人。随着威廉·克里斯蒂年事已高,慢慢保罗·阿格纽慢慢成为繁花艺术古乐团的领导接班人,目前他是繁花艺术的助理艺术总监,更多带领乐团演出。这个巴赫的“音乐中的一生”计划,是跟随 J.S. 巴赫的创作路线,穿越他生活的时代和城市,用时间轴去呈现巴赫创作清唱剧的路径,直至全部完成巴赫全部清唱剧的录音。第一辑是《早期的清唱剧:Arnstadt & Mühlhausen (1703-1708)》,向听众介绍了巴赫这位忠于北德神圣协奏曲传统,但已展现出强烈个人创造力的年轻大师。

另一套是这个月不容忽视的制作是达内尔四重奏组(Quatuor Danel)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全集。比利时/法国“混血”的达内尔四重奏组1991年成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他们曾师从阿玛迪斯四重奏、鲍罗丁四重奏和贝多芬四重奏,1993 年获得肖斯塔科维奇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一等奖,此后在世界各地演出。他的曲目范围广泛,曾与海顿、贝多芬、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魏因伯格的弦乐四重奏,齐克鲁斯、里姆、拉琴曼、古拜杜丽娜、杜萨平、维德曼和曼托瓦尼等当代重要作曲家为他们撰写作品,全球首个录制魏因伯格全套弦乐四重奏唱片的组合,这套录音至今是魏因伯格弦乐四重奏作品不可逾越的典范。他们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当代诠释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 年至 2005 年,达内尔四重奏组首次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全集。这套唱片因其对作曲家生平的深刻音乐理解和达到室内乐演奏无与伦比的高度而备受赞誉。经过17年后,达内尔四重奏组再次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全集,和上一次是录音室制作不同的是,这次采用的是2022 年他们在莱比锡门德尔松厅的演出实况录音。

关于这次重新录制,领队马克-达内尔(Marc Danel)说了以下几点:“我们已经演奏过 30 多次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全集。然而,作品就像有生命的躯体,不断变化,我们的诠释也不尽相同。阿玛迪斯四重奏的一位成员曾三次录制四重奏全集,他告诉我,录音启发音乐会,音乐会启发录音。这就是精髓所在。我们对音乐的探索和尝试永无止境,我们对音乐的诠释与 17 年前大不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提琴手弗拉德·博格达纳(Vlad Bogdana)和大提琴手约万·马尔科维奇(Jovan Markovic)的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的录音以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深入探究了作曲家的生平,并在诠释其室内乐方面建立了无与伦比的标准。这次新的现场录音,捕捉到了肖斯塔科维奇四重奏全集中蕴含的全部情感,从空灵到深邃,从异想天开到沉思默想。达内尔四重奏通过对这一非凡作品的诠释,形成了独特的肖斯塔科维奇风格,这在其它四重奏中是找不到的。马克·达内尔在莱比锡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他对这次演出的感觉是:“我希望这些录音也能传达出我们在门德尔松音乐厅驻场演出时永久感受到的集体精神。”

在五月上旬出版的唱片里,笔者是推荐意大利指挥家安东内罗·马纳科达(Antonello Manacorda)指挥波茨坦音乐学院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马纳科达和波茨坦音乐学院(简称 KAP)目前是德国国内最优秀的中型乐团之一,在欧洲备受瞩目。马纳科达出生于都灵,作为一名小提琴家,他的职业生涯始于跟随音乐大师克莱伯斯和小提琴大师古利学习。他曾担任马勒室内乐团和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是阿巴多的得力助手,之后转为指挥。自 2010 年起,他担任KAP的首席指挥,迅速将室内乐团发展成为欧洲顶尖乐团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纳科达和 KAP 的演奏弦乐部分采用了现代的技术,在铜管和定音鼓部分则使用了古代乐器,充满了活力、生机和歌声。录音在柏林的皮埃尔·布列兹音乐厅(Pierre Boulez Saal)和泰尔德克斯录音室(Teldex Studios)完成,部分录音在新冠肆虐的时期中完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和第七交响曲已经发行,评价都很不错。第九交响曲因使用了由大键琴演奏家兼指挥家瓦茨拉夫·卢克斯(Václav Luks)创建的 1704 合唱团而备受瞩目。

可能不少人会问:我们还需要再多一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唱片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时代精神不断地变化,“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每天都能有新的发现”(阿巴多的原话),马纳科达的这套贝多芬有着对传统的传承,也有新的发展,使得聆听清新而隽永,是值得拥有的好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