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根治欠薪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过往经验看,法治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各地各部门要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欠薪行为的高压态势。

作者|潘铎印

责编|李旭

正文共1205个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发布一批根治欠薪典型案例,旨在落实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的部署和“一函两书”制度,依法推进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解决。据介绍,典型案例集中于建筑业、服务业等欠薪多发领域,聚焦企业恶意注销致使劳动者工资支付不到位、执行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或通过组建跨部门办案团队,或建立多部门信息互通和工作衔接机制,形成治欠保薪工作合力。(5月9日人民网)

近年来,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始终把根治欠薪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扎紧制度篱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欠薪高发多发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但我们也要看到,拖欠工资问题一时难以杜绝,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部分工程建设资金出现兑现难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制度建设存在“重覆盖、轻执行”,根治欠薪顽疾依然任务繁重,形势依然严峻。

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事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有利于鼓励勤劳致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地各部门要做好根治欠薪工作,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根治欠薪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过往经验看,法治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各地各部门要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欠薪行为的高压态势。人民法院要完善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确保劳动者及时兑现胜诉权益,让劳动者在每一起追索欠薪纠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强追赃挽损,尽最大努力让被拖欠的工资足额发放到位,加强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提高欠薪行为的违法成本,构筑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更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福祉。

做好根治欠薪工作,形成合力是关键。各级工会、法院、司法行政、人社等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调解、法律援助、仲裁、诉讼等职能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劳动争议源头治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动欠薪纠纷的诉源治理和多元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要抓好普法宣传,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提高企业知法守法、依法经营的水平,提升劳动者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依法维权意识,形成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大格局,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依法惩治恶意欠薪行为,完善欠薪纠纷多元化解途径,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打好清欠防欠“组合拳”,才能让劳动者安“薪”不忧“酬”,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