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是一首感怀诗,那些凋落的花朵,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们落在地上,变成了春天的泥土,还在养护着更鲜艳的春花。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这组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前一年秋,唐军刚刚打败了安史叛军。长安和洛阳相继收复,举朝一片欢腾。许多官僚贵族又抖起了威风,重新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杜甫在这首诗中也歌颂了春光的美好,慨叹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花快谢了要及时欣赏,不要怕酒喝多了会伤人。

曲江上富丽堂皇的房子,如今已经是翡翠鸟已在里面作巢了,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无人打理。

仔细看来啊,事物盛衰交替变化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名束缚自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人生苦短,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为这落花时节写下了一首伤怀的颂歌。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中,他的理想和抱负都变得遥不可及,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晚春的残景,处处是落花飘扬,引发了他的愁思,作为一个谏官,他的耿直敢言换来的却是被贬,“风飘万点正愁人”他除了借酒消愁,“沉醉聊自遣”又还能做些什么呢?

诗人抚今追昔,目光所及处是古代的帝王高冢,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情感起伏达到了高潮。最后画风一转,得出及时行乐的感慨,事实上这也只是诗人聊以自慰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打孤篷酒渐消,昏灯与我共无聊。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宋·陆游《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

陆游宦途失意,独自泛舟江上,雨水打击着船篷,风雨飘摇。酒渐渐被消耗,此时此刻独自一人,孤灯为伴。看着潮水的涨落,想到自己人海浮沉,一生遭遇变幻莫测,不禁感叹: 人生在世,功名富贵都在是虚幻不可靠,还比不上寒江每天两次的潮来潮去来得有规律呢。自己呢?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宋·陆游《秋思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没事。

在一声声捣衣棒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

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陆游一生都是抗敌救国,实质上他的心里很烦,很无奈也很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唐·崔涂《春夕》

这是在作者在客旅中作的感怀诗,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

水已流去,花也谢落,一切都这么无情,送走那水和花的,就是这个东风,把它们吹过了楚地的城池。在外做客的,也就是这样,一到晚上就特别思念家里。夜里效仿着庄周梦蝶,从梦里回家乡去,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只听得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这让我更加痛苦难过了。

故乡的书信,已有一年多不通,我的花白头发,却被春光催逼,早从两边鬓上生出来了。只怪我自己不肯告归,如肯归去,也是很方便的,去看那五湖的烟景,还有什么人来和我争夺呢?

整首诗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特别是最后的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赵嘏《江楼有感》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诗人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唐·张谓同王征君湘中有怀(一作严维诗)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首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这首诗写思乡,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作者任尚书郎时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诸子泛舟洞庭湖时所作。当时同游的王徵君写了一首《湘中有怀》诗,张谓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即为其唱和之作。

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想起在长安洛阳的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一起同游呢?

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辞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