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2.45亿,有4.5亿人处于高血压前期,但是,与高患病率相对应的是低控制率,成人高血压控制率仅为15%,而高血压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长期血压升高,容易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导致冠心病、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所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刻不容缓。

据统计,服用一种降压药治疗达标者不到1/3,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恰当的联合用药,既可以使降压疗效增加,还能减少甚至抵消药物副作用。但是,不恰当的联合用药,非但不能增加降压疗效增加,还会使副作用明显增加。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就不适合联合用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用机制相似,联合用药疗效增加不明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维持人体血压、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该系统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形成的原因之一。

普利类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拉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等,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抑制RASS系统,使血压降低。沙坦类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氯沙坦等等,直接抑制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的结合,同样是抑制RASS系统,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所以,两者均作用于RASS系统,降压机制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高血压(特指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胰岛素抵抗、肾性水钠潴留、RASS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等。联合用药的原则是避免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因为这种联合方式仅能作用于一种高血压发病机制,降压疗效增加不明显。

作用机制相似,联合用药导致副作用叠加。

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均会干扰肾上腺释放醛固酮,这是一种具有保钠排钾作用的物质,如果体内醛固酮不足,就容易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升高,严重时可诱发高钾血症,并出现头晕、胸闷、肌肉痉挛、乏力、心跳不规律等症状。如果这两类药物联用,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联合服用,降压疗效没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却会明显增加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因此,这两类降压药不宜联合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抗高血压药物较为理想的联合方案如下。

普利类+钙通道阻滞剂;沙坦类+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普利类+利尿剂;沙坦类+利尿剂。(注: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二氢吡啶类,这类药物都是以“地平”两个字结尾,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另外一类是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所以,通常不把钙通道阻滞剂简称为地平类药物。)

王药师提醒大家,药物方案的调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更改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