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距离单位就是米、公里,比如我的身高有一米几,两个城市之间相距多少公里,地球赤道有四万多公里等等,不过,当这个尺度放大到整个太阳系乃至外星系时,这个长度单位就很苍白无力了,因此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设立了天文单位的概念,一天文单位约1.496亿千米,相当于日地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观测技术的提升,在测量太阳系外的天体时,天文距离也不够用了,于是又使用了光年这个距离单位,光速其实很早就被测算出来了,但早期人们对其理解普遍不完善,比如贝塞尔年代,那时光速还没有被列为常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录入天文常数系统中才开始启用。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光速每秒大约30万公里,1光年相当于63240个天文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年是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最大的长度单位,不过一方面,由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运行时间不同,且宇宙在持续膨胀,要用光年来计算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时会有误差,再者,光年和宇宙比仍然太渺小了,你看到宇宙的星星发射的光都是很久之前产生的光,所以同时间可能星星已经不存在了,但你要很久之后才能观察到,或者你有生之年观察不到了。要知道光是银河系直径就超过100000光年,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更是横跨5.2亿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光年通常在科普文章、科幻电影小说中出现所以广为人知,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专业的天文学家都会使用秒差距来作为距离单位,秒差距是按照天体间的视差角来设定的。

视差角就是通过左右两只眼看到一个前景物体相对于背景物体位置的不同,理论上可以算出来这个前景物体和你之间的距离,因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已知,物体视位移已知。这和地球公转过程中看一个距离较近的天体相对于背景天体的位置有变化的原理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差形容的就是前景天体位置的变化,在天文上可以用来测定前景天体的距离。天文学家规定,1秒差距即为若在一颗恒星上看日地距离的视差恰好为一角秒,则该恒星和地球的距离为1秒差距,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公式便可算出其距离,1秒差距相当于3.26光年。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2秒差距并不是机械地等于2个1秒差距相加,而是有一个三角函数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理论上是这样的,不过实际上因为角度非常小,角的正切或者正弦可以直接用弧度代替,这样角的大小和距离大小成反比,2秒差距(角度是1/2秒)可以近似看成1秒差距的2倍。天文学家在实际应用时,还会在秒差距(pc)前面加上千(K)、百万(M)、十亿(G)等,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星系或天体间的间隔遥远程度,与光年相比,确实是更高阶的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