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表示,中国应从美国学习如何鼓励创新,包括更加开放,克服对落后的焦虑。他提出中国不必从零开始创新,有时最先进的技术并非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人士指出,姚教授还强调了美国过去一个世纪创新领导地位的两个关键因素: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和对移民的开放性。他建议中国需要从竞争对手如美国那里学习,以创造一个创新环境,并提倡上海应放松户籍制度,吸引全球年轻人才。

北大教授建议学习美国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面对美国的强大竞争压力,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进,获取最好的科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教授在一次青年创新论坛上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的开放和创新精神,同时克服对落后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教授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在过去一个世纪引领全球创新,是因为它是一个对移民开放的社会。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在任何一家硅谷公司,至少60%到70%的员工是出生在其他国家的,”姚教授说。因此,他建议中国也需要更加开放,特别是上海应该放宽户口制度,吸引全球年轻人来创业。

这种观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中国的户籍制度长期以来将人口分为城市和农村居民,并限制人们在出生地之外的流动。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放宽户籍规则,以吸引年轻人才。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但我们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全球的创新人才。

在谈到科技创新时,姚教授还提到,中国在某些领域的追赶过于焦虑。他举例说,当美国发展大型语言模型时,中国迅速跟进,如今已有超过20家公司在这一领域投入。“中国需要这么多公司吗?我认为不需要。”他强调,公众对落后美国一个科技步伐的焦虑是没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同意姚教授的看法。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超过美国,过于焦虑只会让我们盲目追随,而忽视了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创新并不总是意味着从头开始,有时候在传统领域的小改进也非常重要。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姚教授认为中国需要向竞争对手学习。他提到,美国有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能够奖励创新,而上海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其股票市场可以在鼓励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已经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北京也制定了将自主创新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计划。今年1月,为了应对华盛顿的科技封锁,中国建立了五个先进的中试生产设施,将实验室研究与大规模生产连接起来。这些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市场机制来激励创新,特别是要让创新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自满。面对美国的竞争,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学习其开放和创新的精神,同时要注重自身的需求,避免盲目追随。通过放宽户籍制度,吸引全球人才,利用市场机制激励创新,我们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科技竞争的全球格局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在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与竞争。

姚教授提到的美国开放社会的优势,实际上反映了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国际化与合作。美国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创新环境,这一点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近年来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也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技术封锁。要打破这种封锁,我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追随美国的发展路径。姚教授提到,“新质量生产力”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有时候传统领域的小改进也很重要。

这种观点启示我们,创新不应局限于最前沿的科技。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需要在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包括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在这些领域,通过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同样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个发达的市场体系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因素。姚教授提到,上海的股票市场可以在鼓励创新方面发挥作用。这提醒我们,市场机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通过市场化手段,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

在这一点上,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克服资金和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更需要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美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吸引全球人才是保持创新活力的关键。中国要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进一步开放,吸引和留住全球优秀人才。

在实际操作中,放宽户籍限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为国际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包括完善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一个包容和多元的社会文化氛围。

根据姚教授的建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特别是在上海等大城市,进一步放宽对国际人才的户籍限制,简化工作和居留手续;②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提供融资和技术支持;③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④建设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

科技竞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中国要在这场全球竞赛中取得优势,必须保持冷静,注重自身的实际需求,避免盲目追随。

姚教授的话固然有他的思考和道理,在科技发展方面,美国也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要从美国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可能并不是一件能够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直在稳步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无论如何,我们始终有信心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走在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