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中旬的一天,安徽宿县盛圩子村村民孔秀英正在院子里忙碌,一辆吉普车突然停在了她家门前。在当时的农村,汽车还是稀罕物品,因此不少村民都过来围观。车子停稳后,下来了两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其中一人走到孔秀英面前对她说:“你就是孔大嫂吧?我们首长派我来接您进京做客。”

北京的首长派专车接自己进京?孔秀英愣住了,她连乡长都没见过几次,又怎么会认识北京的首长呢?望着孔秀英疑惑的眼神,年轻人说:“14年前,我们首长在您家借宿过,您还从鬼子手中救了他一命,当时他的代号是104”。年轻人这番话瞬间把孔秀英的思绪带回到了14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1月18日夜间,孔秀英一家人正准备休息,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孔秀英的丈夫盛维藩十分谨慎,没有贸然开门,而是在院子里问道:“你们是谁?有什么事?”

“老乡,我们是新四军,执行任务错过了宿营地,想在你家借宿一晚,可以吗?”孔秀英的弟弟也在新四军中当兵,她一听是自己人的队伍,立即和丈夫打开了大门,把外面的三个人让了进来。进屋后,一个二十七八岁模样的年轻人对孔秀英说:“老乡,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在你们家借宿一晚,天亮就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孔秀英和丈夫盛维藩刚结婚,家里有几床新被子,她手脚麻利地把西屋打扫干净,铺上了新被褥,并打来了洗脚水。从警卫员口中,孔秀英得知这个年轻的首长是“104”。那么这个“104”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时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的张震。当天张震来到宿东地区检查工作,并召集了当地相关负责人在小秦庄开会,部署了下一阶段反扫荡的具体工作。

会议开完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由于小秦庄距鬼子的据点很近,为了安全起见,宿东游击支队派了一个连护送张震向盛圩子村转移。由于天黑路不好走,来到盛圩子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警卫连分别借宿到了乡亲们家中,张震则带着两个警卫员住在了孔秀英家中。百十号人进村,动静自然不小,因此惊动了一个汉奸,他趁机跑到鬼子据点告了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晨三点多,十几辆卡车的鬼子向盛圩子村合围过来。村口的哨兵发现敌情后立即鸣枪示警,警卫连由于住得分散,来不及集合,只能各自为战。敌人的火力很猛,很快就冲进了村子里。张震经久战场,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从枪声中判断出敌人不少,不能硬拼,只能突围。但盛圩子村他是第一次来,地形完全不熟,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突围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孔秀英站了出来,拉着张震冲出屋子,沿着墙根拐进了一条向北的小巷。冲进巷口后进入了一条旱沟,然后借着芦苇丛的掩护越过沱河摆脱了敌人。村中和敌人激战的警卫连大部分牺牲,只有少数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如果不是孔秀英机智,张震恐怕凶多吉少。盛圩子村脱险后,张震又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由于战事紧张和工作繁忙等原因,张震一直没有机会重回盛圩子村感谢孔秀英当年的救命之恩。既然自己走不开,那就只能派人把孔秀英接到家里来了,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孔秀英夫妇进京后,受到了张震的热情款待。他还专门抽出时间,陪孔秀英夫妇参观了故宫和长城。由于张震的工作十分繁忙,孔秀英夫妇住了几天后就回家了,临行前,张震送给了他们许多衣物,还给了一笔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张震重回盛圩子村,再次看望了已经子孙满堂的孔秀英。为了纪念当年牺牲在这里的战友,张震将军出资修建了盛圩子烈士陵园,还亲自为烈士纪念碑题词。2007年孔秀英去世,张震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去吊唁,就发了唁电并送去了慰问金。2015年,张震将军病逝,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