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规划》梳理未来形势及运输需求,明确发展目标,并提出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综合门户枢纽、城市交通网络、交通融合及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规划》透露,将规划建设番禺、增城、南沙、从化、黄埔等5个通用机场,统筹推进直升机起降点布局,逐步完善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能力,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

“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成为《规划》的一个重点内容,对熟悉广州的人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

前不久,新华社记者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走进地处广州市黄埔区的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看到了这样一幕:无需飞行员,不用长跑道,乘客只需系好安全带,就可坐等飞机垂直起降,飞达目的地……

记者感叹,仿佛是电影里的桥段。而这只不过是广州向低空经济发力的一个缩影。

何为“低空经济”?从字面上看,“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但同时“低空经济”还是一个全产业链概念,包括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四个产业,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

围绕低空经济,想象空间巨大。因为道路拥堵,打一个“空中的士”出行;坐在办公室,想喝点什么,无人机就送来了现磨热咖啡;作为游客,想俯瞰一个陌生城市,于是坐上了水陆两栖飞机,来一场“陆海空”巡视……这些看似魔幻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更重要的是,由于低空经济呈现出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其必然成为我国谋划、发展的重点。工信部等四部门最近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新华社记者在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中感叹,广州低空经济“飞”上了风口。这种判断依据何在?媒体记者在广州究竟看到了什么?

在政策端,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正在全面布局产业发展,推动出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在全力推进广州低空数字空域和智联网建设。黄埔区已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形成高位推动发展态势。

在制造端,广州拥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3家长期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在无人机领域,拥有电子五所、极飞科技、华科尔等多家致力于检测、农业、工业、物流、消防、表演和外挂系统的知名制造和运营企业。依靠科技赋能,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均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政策支持力度大、企业创新能力强,广州抢占低空经济先机,还由于这里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基础,同时也具备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

现在,《规划》瞄准低空飞行服务网络建设,针对的正是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管理改革,从根本上关系着低空经济的前景。

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低空经济有望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