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一支民风彪悍、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不事农耕和手工业生产,生活上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馈赠。

在尚能自给自足之时,匈奴在本民族的栖息地休养生息。一旦遇到天灾和战乱之时,他们为了获得继续繁衍生息的机会,便会依仗兵强马壮的优势,袭扰中原王朝。

而这也为双方之间,形成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埋下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伏笔。与此同时,匈奴内部也经常发生争斗。

匈奴各部族首领为了争夺单于之位,也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不断的攻伐之下,匈奴内部分裂为五个部族,每个部族都由一位贵族充当首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曾是我国古代史中,不容忽视的强悍民族,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充当着一个十分不光彩的角色,以至于历朝历代都对他们严防死守。

兵强马壮之时便会挥师北上,主动向匈奴发动战争,试图将他们消灭在茫茫的大漠之中,继而达到永绝后患的目的。

但匈奴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似的,只要稍有喘息机会就会卷土重来,并且对中原王朝的攻击和掠夺,也犹如暴风骤雨一般,比之前更为猛烈。

为此,匈奴和中原王朝在此消彼长之中,出现了很多震碎后人三观的故事。比如,汉初时期国力衰微,刘邦就曾以和亲的方式安抚匈奴。

直到汉武帝首次讨伐匈奴,才彻底结束了长达70余年的和亲制度。那么,匈奴为何如此强悍?匈奴真的消失了吗?现在又是哪个民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的前世今生

匈奴的前世今生

匈奴是一支起源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在古代历史中,匈奴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游牧民族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有关匈奴的记载。

《逸周书》、《山海经》和《战国策》中,都曾出现过匈奴的身影。

而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则是从汉初时期开始,到匈奴西迁的几百年间。匈奴一直活跃在大漠南北地区,直到南北朝时期,匈奴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原王朝和匈奴各部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状态,从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犯,再到刘邦被围困于白登山,以及汉武帝抗击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达几百年间,匈奴一直活跃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到了东汉时期,窦宪、窦固、耿秉和班超等名将,在抗击北匈奴的战役中,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

匈奴并非外来民族,据《史记》上的记载,称匈奴也是炎黄子孙的一个分支。司马迁经过考证之后,认为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苗裔,最早被称为“淳维”。

如果追溯至尧、舜时期,匈奴就是一支聚居于北蛮之地的游牧民族。而且,极有可能是山戎、猃狁和荤粥部落,融合而成的一支强悍民族。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撰写《鬼方昆夷猃狁考》一书时,将存在于商朝时期的鬼方、混夷、獯鬻,以及后世朝代中的猃、狁、戎、狄等民族,都归入了匈奴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匈奴的起源和名称由来,历朝历代都是众说纷纭,但比较公允的观点是,匈奴是一个多民族、多分支,以部落联盟为个体组成的少数民族。

很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可能是匈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看来匈奴绝非单一民族,而是一个由多民族杂居、融合而成的庞大民族体系。

当然,除了这些大家比较陌生的民族之外,还有“二十六国”和楼兰、乌孙、呼揭等,也都被划入了匈奴。

在匈奴尚未形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之前,他们始终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平时除了放牧牛、羊、马之外,主要食物来源也都是这些牲畜的肉和奶制品等。

其实,自战国末期至秦朝建立,中原王朝就一直在抵御匈奴,否则秦始皇也不会修筑万里长城。到了汉代匈奴逐渐变得强大起来,随后便开启了蚕食诸侯的征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在蚕食周边小国之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武力威胁和进攻;交好或联姻。然后,将这些小国联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强悍的匈奴谱系。

随着匈奴的不断强大,塞北各部族纷纷被其兼并,最终形成国家。在形成了足够强的合力之后,他们便开始向中原王朝发动进攻。

从一开始的试探性袭扰,到了解对方真正实力之后,顺势开启大规模战争。除了抢夺牲畜、粮食和基本生活必需品之外,还攻占土地、掠夺人口和铁器等。

直至冒顿单于时期,匈奴真正进入了崛起时代,随后便开启了对外扩张之路。他们先是攻破了另一支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在不断地攻城掠地之下,甚至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匈大战,终极对决

汉匈大战,终极对决

匈奴经过一系列的崛起之后,最终进入了全盛时期,但却没有逃脱物极必反的规律。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领精兵强将,以势不可挡的气势直逼太原。

在韩王信投降匈奴之后,刘邦决定率领30余万汉军御驾亲征,但最终却被40余万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

幸亏陈平巧施计策,重贿贪得无厌的阏氏,才让她在冒顿单于面前求情,最终解了白登之围,刘邦才得以逃出生天。

汉军和匈奴第一次对决,以刘邦完败收尾,为了避免匈奴再度攻打汉朝,汉朝每年都要向匈奴进贡,除了棉、酒、食物等必需品之外,还要赠送黄金饰品、丝绸锦绣等珍贵物品。

除此之外,为了和匈奴搞好关系,并留下得以喘息的空间,自刘邦开始不得不和匈奴人和亲,简单说就是将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经过文、景两代君王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涨,到了汉武帝时期,终于可以主动向匈奴出击了。

汉军和匈奴之间的对决,终于可以攻守易形了。匈奴也从主动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汉军则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到了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匈奴在汉军的不断进攻下开始由盛转衰。历经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之后,卫青终于收复了河南地区。

后来,汉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出征,又夺回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河西走廊。不敌汉军的匈奴右部,率10万之众投降。

汉武帝为了巩固胜利果实,设立了武威、酒泉、敦煌和张掖四郡,继而夺回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此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再度出击匈奴,他们分兵两路主动出击,最终霍去病在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之后,实现了封狼居胥的伟大军事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征讨下,全歼匈奴9万余人。经此一战,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匈奴,再也无力渡漠南下了。

后世之所以有“秦皇汉武”的说法,不仅有对这两位伟大君王的崇敬之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抵御和抗击匈奴,做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贡献。

但这还不算结束,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使其无法再度组织军事力量南下,汉武帝还不断派兵追击匈奴残余势力。

而疯狂逃命的匈奴,自伊稚斜、乌维、詹师庐去世之后,呴犁湖即位后便一直避居于漠北地区。而汉朝则不断修筑塞外长城,并设置官员和军队镇守。

汉长城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在阴山长城以北修筑的长城,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卷土重来。

但随着汉朝的不断衰落,匈奴内部也出现了无法抑制的争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单于争立”。

直至东汉时期南匈奴归附,导致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兴风作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覆灭,民族融合

匈奴覆灭,民族融合

公元4世纪左右,匈奴人刘渊曾凭借兵强马壮,脱离成都王司马颖自立汉国,成为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者。

此后,刘聪攻占长安导致西晋灭亡,不过仅仅过去十几年,这个由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便覆灭了。至此,盘踞在我国北方的匈奴彻底没落。

除了死于战乱之中的匈奴人之外,其余匈奴各部皆开始不断融入汉族。魏晋南北朝之后,匈奴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这支民风彪悍的游牧民族,在即将退场之前,还搞了一场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至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结语

结语

匈奴未能成为现代华夏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融合、政治整合、民族迁徙、历史演变等。然而,尽管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已经消失,但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华夏大家庭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但唯独没有匈奴一族,究其背后的真正原因,除了外迁欧洲的北匈奴之外,南匈奴早已和其他各民族融为一体了。

匈奴在长达近千年的发展史中,在和中原王朝的接触和交流中,始终以野蛮的抢夺和战争为主,但却沦为了历史的弃儿,最终被淹没于民族大家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