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热闹非凡,来自各界的群众齐聚在这里,高举着标语等待着毛主席的出现。此时毛主席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电梯,信步走向天安门城楼的中间,在经过欢迎人群时,毛主席忽然在李天佑面前停下脚步:

“你过关了没有?”

不等李天佑回答,毛主席已经注意到城楼下写有李天佑名字的大幅标语,便又诙谐地说道:

“天佑,天佑,老天保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几个月之前,一场政治风暴开始席卷全国。李天佑熟悉的那些老同志、老战友,纷纷被扣上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遭受到无情的冲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李天佑本可以借病请假避开矛盾,但他为了保证机关和部队的稳定,坚持在一线继续竭力工作。

在政治风暴初期最混乱的时候,由李天佑直接负责的领导干部,没有一个被做过错误结论。

这一年的国庆节过后,政治形势愈发严峻。李天佑当时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只要听说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必定要站出来进行工作,及时将一些发生重大危险事件的苗头扑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天佑做的这些正确的事情,很快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各种针对李天佑的冲击排山倒海而来。李天佑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气势毫不退让,主动接见了他们,对他们进行反复的劝说和解释。

1968年初,技术部门发现社会上一些人私设电台,中央决定成立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杨成武担任组长,李天佑担任副组长。有人借此向李天佑施压,让他作出一些不正确的结论,但李天佑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多次告诫专案组的同志:

“一定要敢于对党负责,坚持实事求是。”

在李天佑的领导下,专案组能够客观开展工作,对一些老同志作出正确结论,洗清了他们身上所谓的“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杨成武遭到关押之后,引起总参机关一次大的震动,李天佑的处境更加复杂,工作压力也更大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全国要开展审干工作,李天佑在一开始就提出,审查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然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还会伤害干部。

为此,李天佑还特意找了一个干部情况复杂的单位做试点,亲自总结经验写报告,让各部局参照执行。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李天佑也表示出明确的态度,不是新问题,或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问题,决不再拿出来影响审干工作的进展。

当时各大单位都办有学习班,由于没有掌握好政策,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参的学习班办起来后,李天佑亲自担任组长,时常提醒大家,办学习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团结同志,即使被怀疑有问题的干部,也要在问题查清前保留他们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李天佑这种严肃慎重的工作态度,才让总参的审干学习班没有出现乱象,不少干部因为李天佑的保护得以免遭冲击。多年以后,那些受到保护的干部都夸赞李天佑:

“他是危难中敢于挺身而出的好干部。”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天佑就被查出患有急性肾炎,但李天佑不顾医生劝阻,中断治疗投身于工作,结果病情开始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到了1960年,李天佑曾被要求立刻离职休养,结果李天佑隐瞒下病情,仍不遗余力地为军队建设操劳。

十年政治风暴开始后,复杂的局势让李天佑感到无力,经常一连几天不眠不休地工作,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觉。繁重的工作加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让李天佑的肾病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小便中的红血球上升到80多个,医生几次安排他住院治疗,结果李天佑一拖再拖,即使勉强住院也坚持在病房处理公务。由于病痛折磨,李天佑甚至需要躺在床上处理工作。

到了1970年,李天佑终于接到了休息的命令,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曾经给李天佑看过病的医生都说,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李天佑的病情根本不应该恶化到这种程度。

国庆节前夕,年仅56岁的李天佑离开了人世。从住院到去世,仅仅过了20天的时间。全家人对于李天佑的早早离世感到悲哀和惋惜,然后就在一年之后,林总折戟蒙古大漠,不少人却这样宽慰李天佑的家人:

“如果不是李天佑走得早,也是要受牵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政治风暴中,李天佑坚持原则,竭力维护军队的稳定和机关的正常运转,保护了一大批老同志免遭冲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李天佑15岁当兵,入伍不久就参加了百色起义,随部队转战江西中央苏区后,李天佑开始在林总的领导下工作。1937年平型关战役打响之后,李天佑在林总的指挥下,完成了“拦腰截断”的任务,保证了整个战斗顺利进行,成为李天佑战斗生涯中一个难以忽略的亮眼时刻。

1939年,李天佑远赴苏联治病,恰好当时林总也在苏联治病。远离了战火纷飞的战场,李天佑得以有机会和林总从容相处。曾经李天佑和林总有一张合影,林总身穿西装,面容和蔼,这张照片也成为林总一生中唯一的一张西装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七大”过后,李天佑和林总等一批领导干部前往太行山,之后又跟随林总辗转到了东北。作为林总的爱将,李天佑多次在战斗中受到重用,甚至比李天佑资历老很多的万毅,都被林总要求跟着李天佑学打仗。

1947年解放四平的战斗中,李天佑和万毅统一指挥攻城部队,结果总攻打响半个月都没有打下来,眼看着敌人的援兵就要到了,林总下令部队撤退。这一次没能拿下四平,让李天佑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周围一些“风凉话”,让李天佑背上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

后来,林总给李天佑写了一封长信,除了总结这一次战斗外,还不断鼓励李天佑重振旗鼓。8个月之后,再攻四平的命令下达,前一次指挥作战失利的李天佑,再一次被林总任命为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李天佑果然不负众望,只用了23个小时就打下了四平。林总的绝对信任让李天佑彻底摆脱了巨大的压力。

在林总的指挥下,李天佑在战场上打过不少的胜仗。林总对于李天佑是了解和信任的,李天佑对于林总也有着很大的敬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李天佑到了总参工作之后,一切按照组织原则处理工作,甚至逢年过节都很少去林总家。

在李天佑病逝一个月后,林总曾接见了李天佑全家,谈话中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佑同志是忠于毛主席的,对敌人狠,对同志和。干了几十年革命,打了几十年仗。”

李天佑的英年早逝,对于他本人来说究竟是悲哀还是幸运,谁又能说得清楚。

参考文献:

[1]叶青松.三十八军首任军长李天佑的五个“第一仗”[J].党史博览,2007,(01):42-46.

[2]苏振兰.“虎将”李天佑传奇[J].党史博采(纪实),2007,(03):15-19.

[3]李亚宁.父亲李天佑与林彪——记父亲历史中的几个片断[J].领导文萃,2008,(05):72-75.

[4]刘天野,夏道源,樊书深等著. 李天佑将军传.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3.12.

[5]李亚宁著. 我的父亲李天佑.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