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宋朝以其文化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而独树一帜。

特别是在科举制度方面,宋朝更是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天祐二年龙虎榜,天圣五年宰执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来讲讲宰执榜,上一期已经已经讲了龙虎榜。公元1027年,即宋仁宗赵祯的在位期间,这一年的进士榜在中国科举考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后人尊称为“宰执榜”。

这一榜单不仅产生了多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孕育了多位后来成为宰相或参知政事的重要人物。下面就来一一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状元王尧臣:能文能武的北宋贤臣

天圣五年的状元王尧臣,无疑是这一榜单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北宋政治和文化繁荣的缩影。

王尧臣,这位二十四岁便中状元的年轻才俊,不仅才华横溢,更在政坛上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公正和清廉的执着追求。

初入政界,王尧臣在湖州担任通判,以其出色的能力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随后,他奉调回京,担任秘书省著作郎,继续展现其才华。然而,由于父亲的不幸事件,他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光州担任知府。

在那里,他面对饥荒和民众的困境,展现了深厚的民生情怀,力主从轻处理那些为了生存而盗抢政府仓库的饥民,赢得了宋仁宗的赞赏和民众的感激。

王尧臣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在西北边防督抚期间,他建议免除关中一带民众的税赋,以凝聚民心、共同抗敌。他的这一建议被宋仁宗采纳,展现了他对于民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王尧臣不仅关注民生,还善于识人用人。他大力举荐种世衡、狄青等战将,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好水川之战后,他更是力主公正处理相关责任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

王尧臣的文采斐然,他的著作《崇文总目》三十卷展现了他的学术造诣和文学才华。他的为人纯真、节俭、真诚,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他的壮年早逝让宋仁宗深感痛惜,亲临家中吊唁,并停止办公一天以示哀悼。大文豪欧阳修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赞誉他的一生,这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王尧臣的一生,是清廉、正直、无私、有远见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好官的标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榜眼韩琦: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韩琦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三岁时父母双亡,他由几个哥哥抚养长大。然而,这并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韧不拔。

史籍记载他“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他自律、勤奋,一心向学,这样的性格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入仕后,韩琦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既在地方历练,又担任过多个京官职务。作为大宋宰相,他累计任职十余载,为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位皇帝服务,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在四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心为公,励精图治,在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服务民生、选贤任能、开扩言路等方面多有建树,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

韩琦与范仲淹、富弼等人一同推动了“庆历新政”,为宋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奉旨赈灾,拯救了无数灾民于水火之中,赢得了百姓的深深爱戴。

在西北边陲,他运筹帷幄,与范仲淹紧密配合,有效地巩固了边防,让西夏闻之心生畏惧。他的威仪与智慧,让他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然而,韩琦并非只有威严的一面。他在诗词创作上也有着不俗的造诣,展现了他敏感而细腻的一面。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了他对百姓的深深关爱。

他的《九日水阁》一诗,以菊花喻晚节,表达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人称“韩范”。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与范仲淹共同为北宋王朝所作贡献的赞誉。韩琦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探花赵概:历经三朝的治国能臣

探花赵概也是天圣五年进士榜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代帝王,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赵概文武双全,不仅精通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更具备出色的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他在政治上坚持原则、敢于直言进谏,为朝廷的清明政治树立了榜样。

在军事上,他也曾率军出征、抵御外敌入侵,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赵概的一生是北宋政治和文化繁荣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文彦博:历经四朝的元老重臣

除了前三甲之外,天圣五年的进士榜上还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文彦博。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帝王,是宋朝的元老重臣。

他在二十一岁时便以进士及第的荣誉步入仕途,可谓少年得志。早年,他跟随史照学习经术,史照的母亲在初见文彦博时便预言他将来必成大器,果然不负所望。

文彦博自幼就展现出极强的自律性。他独创了用黑豆和红豆记录自己行为的方法,以此激励自己改过自新,不断提升。

在政治上,文彦博历经多个地方行政主官的历练,也曾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并两度出任大宋宰相。

他为人宽厚,同情弱势,崇德乐善,待人谦逊,深受朝野的敬重。史籍称他“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足见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文彦博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他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他的《追和》一诗,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而《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则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在晚年,文彦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清晰的头脑。他面对生活的态度,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当宋神宗向他询问养生之道时,他坦言自己并未刻意追求养生,只是顺其自然、自得其乐,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这种简单而深刻的人生哲学,令人敬佩。

文彦博的一生,是自律、勤奋、宽厚、淡泊的典范。他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都使他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的故事和教诲,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包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在天圣五年的进士榜上,还有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包拯。

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的杰出人物,以其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包拯以“包青天”之名广为人知,堪称历史与民间知名度极高的“三高”人物。他的事迹被广泛地改编为文学作品和戏剧,如《铡美案》等,尽管其中许多故事为艺术加工,但包拯作为好官、清官的形象却深入人心。

包拯一身正气,铁面无私,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敢谏,为民伸冤。无论面对皇亲国戚还是达官显贵,只要发现有不法行为,他都会无情地弹劾,使之受到应有的惩处。

因此,他被誉为“包弹”,令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望而生畏。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是包拯恪守终生的座右铭。他两袖清风,不徇私情,赢得了朝野的一致拥戴和敬重。他去世后,京师吏民无不感伤,叹息之声传遍衢路。

包拯的诗词作品虽不多,但其中一首《题端州郡斋壁》却足以展现他的高尚品格和为官之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诗表达了他以清廉为本、以正直为身谋的为官理念,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期望。

包拯在端州任职期间,坚持按进贡数额组织制作端砚,自己从不使用,离任时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展现了他一尘不染的高洁品行。关于他的故事传说“包公掷砚成洲”更是广为流传,成为赞美他清廉形象的佳话。

包拯的一生,是清廉、正直、无私的典范。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吴育,字春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其中也包括参知政事。

吴育以其足智多谋、直言善谏而著称。他深知政治道义和君臣行为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这些准则来引导皇帝。在担任官职期间,他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建议,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一年录取的进士,人才济济,丝毫不比龙虎榜差,也出了不少名臣、重臣,除了前三甲,还有吴育、文彦博、包拯等等。,他们都是开创仁宗盛世的栋梁之才因此,后人将这一榜录取进士称为“宰执榜”。

所谓“宰执”,在宋代系宰相与执政的并称,而执政指的是参知政事。也就是说,本榜进士多出宰相、副宰相。

这一年的进士科,出现好多当时的政要人物,对当时的经济,军事,文化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堪比宋朝天祐二年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