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被正式提出至今,行业已经经历了“三起两落”跌宕发展历程。作为AI浪潮第三次席卷行业的助推力量,深度学习技术让人们看到了AI的无限可能,从打败围棋世界冠军、为用户推荐商品或内容到推出ChatGPT应用,AI技术开始与日常生活产生更直接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近两年生成式AI与各类AI终端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AI对各个应用场景的渗透能力。在联发科近期举办的天玑开发者大会2024(MDDC 2024)上,就可以看到在天玑芯片提供的端侧AI能力支持下,AI手机已经可以提供直播AI换脸、游戏语音陪伴、歌词生图等多种创新应用。

在外界看来,联发科针对AI技术进行部署不过是近1~2年的事情,而实际上,联发科与AI的交集可以追溯到2018年甚至更早,几乎是在AlphaGo打败李世石的同时,联发科就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生成式AI技术与实现端侧AI部署身上。

生成式AI并不“新鲜”

回顾联发科与AI的同步进化史,可以看到其将AI技术的渗透分为“应用落地”和“前瞻技术布局”两个部分。据联发科技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彦辑介绍,最早联发科通过AI实现赋能的场景是手机影像领域,也就是今天很多手机厂商才开始提到的“计算光学”。

通过芯片中部署的APU单元,可以让手机智能识别当前的拍摄对象、拍摄场景,并以此为依据对拍摄过程和最终成片的质量进行实时优化。以联发科2018年推出的P60芯片为例,内部集成的双核AI处理单元,就已经被设计成为专门用于处理AI任务,如人脸识别、对象和场景识别、照片增强等。

AI与影像能力的结合,很快让智能手机得以打破硬件规格和物理设计空间的限制,使其找到了提升拍照画质与拍摄体验的“捷径”,而在同一时期,联发科也同步在生成式AI算法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彦辑表示,早在2017年,联发科就注意到Transformer这种算子会给用户带来不同于过往的AI体验,因此联发科决定提早布局新的算法和算子来应对以后可能的新应用。也正是由于超前的战略眼光,使联发科在当前生成式AI应用爆发的浪潮中能够占据有利位置。

从芯片设计规划上来看,在确定了未来AI的技术发展方向后,联发科得以在芯片的设计上通过强化APU算力来助力一系列AI功能的落地,尤其是随着天玑9000系列芯片发布后,通过其卓越的性能和领先的AI算力,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馈。

这些芯片不仅支持AI应用的高效运行,还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芯片AI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手机厂商能够不断带给消费者更为便捷、先进的移动终端体验。

因此也能看到,vivo、OPPO、小米等手机厂商都在近几年不断加深与联发科的合作关系。vivo X100s系列选择首发天玑9300+芯片、Redmi K70E首发天玑8300-Ultra,并在同级产品中率先支持生成式AI技术,其背后都离不开联发科芯片提供的超强性能和AI算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发科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产品的技术领先上,更在于其对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对生成式AI的高度重视,让联发科能够更早地着手研发相关优化算法、为手机厂商提供更多API入口、围绕AI建立开发者平台等工作。

比如天玑9300上开始提供支持的混合精度INT4量化技术、结合内存硬件压缩技术NeuroPilot Compression,通过让算力更加高效、减少对本地资源的使用,为生成式AI服务更多用户“提速”。

把“AI钥匙”交给开发者

当前,AI产业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硬件Ready、缺乏杀手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发科与众多生态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旨在通过开放技术平台、提供开发工具等方式,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利用生成式AI技术,推出创新的应用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年的MDDC 2024大会上,联发科携手生态伙伴联合发布了《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联动天玑平台合作伙伴启动了“天玑AI先锋计划”,以及分享了生成式AI端侧部署解决方案天玑AI开发套件。这些举措不仅展示了联发科在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也反映了其推动AI产业生态建设的坚定决心。

面向开发者,联发科推出了天玑AI开发套件,旨在降低开发门槛、促进AI技术的普及,正如联发科技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一强所说,除了通过在芯片方面迭代升级为AI提供更加扎实的算力平台基础以外,联发科还非常重视开发者生态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陈一强所言,天玑AI开发套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技术支持、应用落地,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开发者生态系统,让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我们的技术,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应用。通过与顶尖的AI公司和开发者的合作,联发科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促成更多杀手级应用,让AI技术真正走进用户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让AI应用不仅被开发出来,更能快速地找到属于AI时代的商业通道,就不得不提到联发科同期公布的AI先锋计划,它能够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资源互通等方式,激励开发者和应用合作伙伴在AI领域进行创新。

在开发者大会现场,可以看到阿里云、Cocos、Honor of Kings、虎牙直播、酷狗音乐、美图、全民K歌、RWKV、Soul、腾讯AI Lab、小红书等数十家厂商都已经与联发科天玑合作,开发出了创新的生成式AI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先锋计划包含两部分,第一个环节是我们和模型、OEM厂商一起联合,再者就是跟所有的APP开发厂商,能够在这样的硬件基础上,探索如何开发新的应用。所以先锋计划基本上是希望能够把开发资源释放给这些应用开发者,让他们能够加入,从而加速生态的建构和推进。”李彦辑表示。

除了聚焦开发者与生态建设,联发科也已着手于建立AI硬件的行业规范,联发科与Counterpoint携手阿里云通义千问、百川大模型、OPPO、Soul、腾讯AI Lab等生态伙伴,联合发布《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共同定义了“生成式AI手机”的概念和典型特征。

毫无疑问,生成式AI手机将成为该品类进入智能时代后的最大变革。通过芯片、算法和应用生态的建立与推动,联发科已然成为推动生成式AI从领先技术到落地移动终端、服务每一位手机用户的重要力量。

未来已来,天玑助力打开AI之门

随着AI应用的集中爆发,行业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一个便是对“云端”与“端侧”两种不同AI应用落地技术路径的讨论。钛媒体APP分析认为,云端能够提供超大规模的算力,更适合通用AI与广泛AI能力的探究。而端侧应用则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其响应速度更快,不存在隐私问题,因此更适合垂直领域和个性化的AI应用。

尤其是对于个人用户而言,端侧AI的落地无疑能够在个性化服务、交互效率提升、增强生产力/娱乐应用体验上有着更强的吸引力。以游戏场景为例,联发科已经开始着手通过AI技术对游戏体验进行增强,其中包括AI插帧、AI超分辨率等应用,再加上联发科在光线追踪以及全面升级的星速引擎技术,使得未来游戏体验能够具备更强沉浸感。

而纵观消费者所拥有的多种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显然是最适合端侧AI落地的硬件平台,一方面,它占据了最多的用户使用时长,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也是前沿芯片与尖端算力的优先落地终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解释了为何生成式AI手机成为所有芯片厂商、手机厂商、大模型厂商、应用厂商共同的关注对象。根据Counterpoint对生成式AI手机发展的预测,其将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成长,并在2027年实现全球销量增长至12.3亿台。

在生成式AI手机的布局上,联发科可谓是“抢先一步”,通过推出性能强大的芯片、优化算法与开发工具,为端侧AI应用提供了完善的基础。

因此,从企业战略和产业发展两个角度来看,生成式AI手机既是联发科当前主要引领的方向,也是端侧生成式AI的第一突破口,大模型、手机厂商以及应用开发者与联发科天玑的联合,让用户距离捅破AI应用的窗户纸已经越来越近。(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