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邂逅芳曦

编辑|t

引言

西汉名将李广武艺高强、射术精湛,在与匈奴人的作战中常常以少胜多,被称为“飞将军”,但是他一生未获封爵,唐人王勃感慨其是“李广难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将军李广)

相比较而言,其孙子李陵的命运则要更加多舛了,他先是被匈奴所俘获,后又娶了单于的公主为妻,受封王爵,但却付出全家数百口人被族诛的代价。

然而他的子孙后代们,却在自己的封地里长期的生活了下来,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竟然发展壮大成了草原上的霸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将门虎子少年得志,不甘人后请命汉武

李陵,自少卿,出身将门之后的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华,尤其是他继承了爷爷李广的基因,有一身百步穿杨的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陵)

据《汉书》记载他“少为侍中建章监”,汉代的侍中虽并不在九卿之列,但却长期要侍奉于皇帝身边,出入皇宫自由,年少时的李陵就被封为侍中,足可见证汉武帝对他的喜爱。

而且,翻看李陵的人脉圈子,我们会发现他的好友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像霍光和上官桀两人,都是汉武帝临死前的托孤重臣,尤其是霍光后来更是成了昭、宣两朝的权臣,可见李陵初涉政坛的起点是非常高的

然而李陵的人生命运,却在他35岁的那年风云突变,公元前99年,汉朝探得匈奴右贤王出没于天山,便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3万,出酒泉前去截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汉武帝想让李陵随李广利北进,负责押运辎重粮草,而李陵却不以为然,他向汉武帝请求自带亲兵5千,自兰干山以南向匈奴发起进攻,但汉武帝认为这是李陵不愿意甘居李广利之后的借口。

汉武帝说最近战事不断,特别是刚刚结束的远征大宛之役,国家已经没有多余的战马调配给他了,李陵却表示不需要骑兵,愿意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汉武帝被李陵的冲天豪气所感染,也就同意了李陵的请求,随后李陵就整顿军马,朝着匈奴的重要据点浚嵇山进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

二、千里跃进以少击众,弹尽粮绝无奈降匈

李陵用了30天的时间,携带了大量的重装弓弩装备千里跃进浚嵇山,居然还真的在那里遇到了匈奴的且鞮侯单于,只是兵力有些悬殊,匈奴有3万人!

面对人数多于自己6倍的敌军,李陵只能先采取守势,他命令将所有车辆首尾相接以作壁垒,又将军士们分为前后两个梯队,前排执戟盾,后排持弓弩,敌军来时远则放箭,近则以长戟抵御。

虽然李陵的军队没有骑兵的支持,但汉弩的射程优势还是让匈奴军队吃了大亏,他们久攻李陵不下,反而损失惨重,沙场之上丢下了数千具匈奴士兵的尸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陵阻击匈奴军队)

人数占优却迟迟不能拿下,这是且鞮侯单于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又紧急调来了援军,8万匈奴骑兵开始对李陵展开了冲击。

这毕竟是一场不对等的战斗,此时李陵手下的军队还有3千余人,更致命的是其所带的弩箭已经所剩无几了,《汉书》记载:“一日五十万矢皆尽”,一天50万支弓箭的消耗量,对于李陵这支突击部队来讲,显然是难以承受的。

情急之下,李陵趁着夜色打算摸进匈奴大营刺杀单于,但没有成功,天亮后又与校尉韩延年一起带领残兵向外突围,结果在数千匈奴骑兵的追击下,韩延年战死,李陵向南望了一眼大呼:“无面目报陛下”,于是投降了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汉武帝怒杀李陵全家,李少卿迎娶单于公主

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宁愿相信这就是李陵的诈降之计,保存实力以备后发制人,而事实上,李陵起初的投降也确实是权宜之计,他打算日后找个时机再折返长安,但不想后来变故让自己的投降弄假成真了。

汉武帝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派公孙傲率兵赴匈奴打探虚实,结果他从一名被俘虏的匈奴人口中得知,李陵不仅已经投降匈奴,而且正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孙傲剧照)

汉武帝得知后自然是大发雷霆,他旋即命令将李家满门抄斩,但其实这只是闹了一场乌龙,真正在帮助鞮侯单于练兵的人是李续。

但恶果已经造下,李陵知道自己的家人被满门抄斩后心灰意冷,也就打消了回归汉朝的念头,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这反而把且鞮侯单于给高兴坏了。

由于在浚嵇山一役中见识了李陵的勇猛,鞮侯单于便对其十分的欣赏,一看他断绝了回国执念,真心事匈,便喜出望外,于是便把其女嫁给了他,并封其为右校王,封地就在坚昆地区。

后来李陵曾经的好友霍光和上官桀曾到匈奴找过一次李陵,劝说其回归大汉,但李陵说:“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遂拒绝了二人的建议,永远留在了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陵留在匈奴)

四、封坚昆血脉淌草原,灭回鹘黠戛斯称雄

李陵身为匈奴右校王,长期在其封地坚昆居住,没有国家大事很少去单于庭,公元前74年,李陵病逝于匈奴。

李陵虽死,但他的血脉却永远的留在了草原之上,其后人长期居住在坚昆地区,坚昆位于叶尼塞河的上游,许久以来,李陵的后人与当地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民族黠戛斯,而黠戛斯在中国的史书中也称坚昆。

匈奴亡国后,黠戛斯长期存在于西域地区,与柔然、突厥、回纥等多个部族政权都交过手,并且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不得不惊叹于其强大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黠戛斯人)

这个来自草原的民族大多具有中亚人的特征,身高马大、肌肤白皙、绿眼珠、红头发,但也有一部人具有明显的东方人特征,《新唐书》记载:“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大唐贞观年间,黠戛斯的酋长失钵屈阿栈见唐王朝势大,便亲自带队前往长安朝贡,为了和唐朝套近乎,他还翻出了600多年前的老黄历,自称是李陵的后裔,李世民当然乐得认下这门“亲”,并在坚昆设立了都督府,拜其为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昆都督府)

唐高宗时,黠戛斯再度来朝,到了中宗李显在位时,黠戛斯入唐,李显更是说其与唐朝同宗,不是其他国家可以比的,一是承认了其有汉人血统的地位;二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李唐铁了心要拉拢黠戛斯来巩固自己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

在唐王朝的庇护下,黠戛斯迅速崛起,并多次参与了唐朝对突厥发起的战争,“安史之乱”后其被回鹘人压制,但他们却再一次的绝处逢生。

公元840年,回鹘自乱阵脚,10万黠戛斯精锐大举进攻,灭亡了回鹘汗国,从而成为草原上新的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霸主黠戛斯)

结语

黠戛斯与唐朝关系紧密,这里有政治因素的考量,但李陵降匈奴这一段历史钩沉的影响力是不能被忽视的,与中原王朝的“亲近”也是其可以最终肃清周边,成为草原新霸主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黠戛斯人勇敢、不服输的性格分不开的,也许李陵从一开始就给这个民族注入了勇往直前的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尔克孜族人)

时光荏苒,随着契丹和蒙古人的崛起,黠戛斯人南迁到了巴尔喀什湖的七河流域,他们在那里得到了休养生息,也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柯尔克孜族以及吉尔吉斯人

参考资料:

刘艳玲.李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赵善庆.黠戛斯人:叶尼塞河流域文明的开创者[J].中国民族教育,2019,(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