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第一口千吨井

是胜利油田名字的由来

它的诞生

宣告了“华北无油论”的彻底破产

它与华八井、营二井

共同组成了胜利油田功勋井

被收录在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6日,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员工正在对坨11井井场进行标准化维护管理

而今,经过“改造”

坨11井从

日产油0.1吨、暂关状态

摇身一变到重新开井

日产油3.1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1月31日试油,获得日产1134吨的高产油流,1968年转入正式开发,1984年自喷转抽······坨11井先后经历了自喷高产、控水稳油、油转水、水转油等多个开发阶段。

作为开发了近60年的油井,坨11井近两年多少有点“力不从心”。日产油降到0.1吨,胜利采油厂根据低产低效井管理办法,将它划入了低效井的行列,实行暂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坨11井老照片

纵观坨11井的发展史,可以说是集光荣与骄傲于一身,目前已累计生产原油63万余吨。

“身患重疾”的功勋井成了技术人员的一块心病。他们心急如焚,千方百计要让这口井再转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的高产预示着潜力。为“救活”这口功勋井,胜采厂组织地质技术人员对60年来的井史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不断认识油藏,在产能建设上寻求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采厂地质技术人员梳理分析坨11区块井史资料

技术人员分析,坨11井构造高部位剩余油饱和度高,潜力较大。可以通过打通道实现潜力控制、完善井网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8日,坨11区块一片繁忙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多忙,每天我都会到现场去看看。”胜采厂采油管理六区注采606站站长汤波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汤波的父亲就守护着坨11井,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他也对这口井有着特殊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6日,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胜采项目部的员工正在对坨11井进行侧钻施工

交井当天,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把井开起来,汤波和站上员工全体出动,紧密配合、协同完成,保证了当天顺利开井。“陪伴我们近60年的功勋井‘康复’了,再次聆听它的欢唱,我心里很高兴。”汤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9日21时10分坨11井开井,日产油3.1吨

西侧不足百米的地方,太阳将坨11井纪念碑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坨11井井场上崭新的抽油机和纪念碑遥相呼应。

坨11井的成功“改造”,让胜采厂技术人员对重新构建井网有了新的认知。众多因技术原因搁置的高含水井、长停井和报废井,均可以按照坨11井的办法“重获新生”。

作为一座精神丰碑

坨11井的“英雄归来

带来的是对老油田开发管理

的新认识和新办法

也是为油田可持续发展

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胜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