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

伴随着一声悠扬的汽笛声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

从石家庄国际陆港缓缓启程

一路向西

驶向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声声

今有中欧班列引擎不息

此后,该线路

将实现每周一班的稳定班期

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

通往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中欧班列

实现常态化运行

将有力提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

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

让中塞铁杆友谊焕发新的光彩

据介绍,本趟班列

满载机械设备、

碳钢管件、汽车配件等

京津冀区域货物

共计110个标准集装箱

货值3200万元

将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

预计18天后

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经短暂中转分拨后

部分货物将继续搭乘班列

运抵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9日,中欧班列在石家庄国际陆港鸣笛启程。吕若汐摄

塞尔维亚地处亚欧大陆

主要交通线上

辐射面广

是中东欧地区第一个

与我国建立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

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

欧洲国家之一

河北与塞尔维亚

有着深厚的渊源

经贸往来密切,合作历史悠久

河钢塞钢便是其中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钢塞钢大门。河北日报记者李畅摄

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戴雷沃钢厂

鼎盛时期曾贡献了斯梅戴雷沃市

40%的财政收入

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

进入新世纪之后

因竞争加剧、经营不善

这家钢厂连年亏损

濒临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钢塞钢外景。河北日报记者李畅摄

2016年

河钢集团收购斯梅戴雷沃钢厂

并成立了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

嫁接资源优势

坚持“三个本地化”

经过不懈努力与奋斗

让百年老钢厂不仅重现生机

迈向全球舞台

更实现了“幸福一座城”

让中塞铁杆友谊焕发新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钢塞钢码头。河北日报记者李畅 摄

“钢铁驼队”联通万里

助力中欧“双向奔赴”

石家庄国际陆港

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

和唯一实现中欧班列

常态化开行的国际陆港

率先在京津冀开行

通往匈牙利、塞尔维亚等

中东欧国家的中欧班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20日,一列满载“河北制造”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位于高邑县的石家庄国际陆港驶出。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近年来,

中匈、中塞双边贸易增长迅速。”

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表示

石家庄国际陆港

此次班列线路的常态化开行

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具体举措

有助于推动汽车、光伏组件、

机械设备等京津冀优势产能

更好地走出去

将互信和友好合作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为中欧产能等领域合作

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水分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紧张作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河北制造”通过石家庄国际陆港走向国际市场。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石家庄有家外贸企业,

生产的儿童玩具、电动自行车

主要销往欧洲。

早些年只能走海运,

先去海港把集装箱运回来,

装好货再运回港口,

物流成本增加不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刘瑞领说

自从石家庄有了国际陆港

这家企业改用中欧班列出口商品

仅国内短途运费

每年就节省2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1日,工作人员操控堆高机在集装箱堆场作业。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而且商品海运到欧洲需要40天

使用班列则只需15天

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

节省了运输时间

提高了资金周转率

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实现了“在家门口做外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023年9月26日拍摄的河北省石家庄国际陆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晓峰摄)

“中欧班列

不仅把‘国货潮牌’运到国外,

也把‘丝路洋货’输入国内”

刘瑞领委员说

“钢铁驼队”日夜奔驰

带动商品加速流通

丰富了沿线群众的选择

近年来

石家庄国际陆港

不断扩容“朋友圈”

17条国际线路

联通8个出入境口岸

辐射亚欧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目前

石家庄国际陆港

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1500列

把价值280多亿元的“中国制造”

出口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

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

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也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

来源:纵览新闻微信综合纵览新闻客户端(记者吕若汐)、河北日报客户端等【转载请注明来源:纵览新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