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版图面积也在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变化,且无论周边势力如何演变,长期都是以中原王朝为中心,但清朝末年,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我国被迫割让数百平方公里领土,甚至有国家趁清朝国运衰竭,纷纷选择独立,那么,这其中都有哪些国家呢?他们如今的命运又如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蒙古国

蒙古国是位于我国北侧与俄罗斯之间的内陆国家,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国内人口约348万,其全境位于蒙古高原上,平均海拔1580米,境内地质结构复杂,南部大多是沙漠戈壁,这部分地形面积高达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北部则多是山地,山地面积高达77.7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且由于靠近西伯利亚,越往北冻土层越厚,受地形位置影响,该国气候比较干燥,年均降水量只有250毫米,境内大风天气比较普遍。该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铜、铁、稀土等储量巨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

但历史上,蒙古国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自唐朝开始,蒙古地区便直接由中原管辖,清朝时,蒙古各部族归顺中原后,朝廷根据对蒙古地区的统治需求,设立了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如今的蒙古国便是清朝时,外蒙古的一部分。1911年,清朝覆灭之际,外蒙古却在沙俄的影响下,趁机宣布独立,成立所谓的“博克多汗国”,不过清朝退位后,民国很快与沙俄展开谈判,1915年三方签署《中俄蒙协约》,外蒙古取消独立,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勉强保住了对外蒙古的主权地位,但实际上,此时的外蒙古,已经沦为了俄国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17年,俄国国内动乱,蒙古见状在1919年与民国接触,并撤销其自治地位,我国重新恢复了对蒙古的旧制,而在此期间,新建立的苏俄,宣布废除沙俄此前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行为上仍在支持外蒙古独立。

1921年蒙古国再次宣布独立,但1924年,中俄签署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规定,外蒙古仍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同年11月,外蒙古宣布成立所谓“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允许苏联驻军。然而自1911年至1924年,蒙古国多次宣布“独立”,除了俄国,均未得到中英等主要国家承认。直到1945年,在苏联的操作下,外蒙古举行独立公投,最终我国也只能承认这一独立结果。

然而独立后的蒙古国却并未过上他们向往的日子,反而在苏联的控制下,逐渐失去自主发展能力,甚至连沿用上千年的蒙古文也被苏化,文化根基受到动摇,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失去依靠,更是穷途末路,此时该国又开始全面推行私有制,并在盲目西化中,不断迷失了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蒙古国仍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内陆穷国,国内GDP总量仅有205亿美元,甚至不及我国西藏。过去改革的失败,导致国内腐败现象严重、贫富差距大,过度放牧又导致国内土地荒漠化严重,不仅给环境造成严重压力,沙尘暴、空气污染等灾害还在不断侵蚀着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在如今国际动荡的环境下,蒙古国所面临的局势也更加严峻。同时又再一次走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其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该国未来的战略走向。

二、 图瓦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目前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但享有高度自治权,该共和国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其北侧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南侧则与蒙古国接壤,与蒙古国一样,这里原本是我国领土,早在汉朝时期便有中原人在此活动的痕迹,唐朝开始,这里被纳入中国版图管辖,清朝时,被称之为唐努乌梁海,属于当时外蒙古的一部分,由外蒙古的扎萨克图汗管辖,1727年,中俄签署《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中段界线以额尔古纳河向西之萨彦岭为界,此后的唐努乌梁海归属清朝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由于这里直面沙俄,是清朝北方的边防要塞,因此清朝再次设置卡伦,屯兵驻守,加强对该地区的军事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到了19世纪,沙俄却趁清朝国力衰弱,违背条约,不断将势力向外东北、外西北等地区渗透,迫使清朝重新划界,1864年,俄国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此时沙俄还并未达到完全占领唐努乌梁海的目的,于是一边通过继续签署不平等条约,一边不断向唐努乌梁海实施移民政策,开展各类基础建设,但唐努乌梁海实际上仍属于我国领土,1911年外蒙古趁机独立时,唐努乌梁海则成了夹在沙俄与外蒙之间的一处飞地,然而当时的清朝气数已尽,唐努乌梁海也风雨飘摇,1914年,沙俄决定对唐努乌梁海实施“保护”,此时,该地区已经沦为沙俄殖民地。

虽然1919年,沙俄国内局势动荡时期,我国曾短暂武力收回这里,但仅两年,唐努乌梁海受俄国局势影响,再度陷入混乱,当时的苏俄便趁机重新占领了唐努乌梁海,并于1921年8月,宣布“独立”,在苏联的操作下,1944年,唐努乌梁海以图瓦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请求加入苏联。直到苏联解体后,又宣布拥有主权地位,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图瓦共和国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内拥有大量铜、铁、金等矿产资源,因此,在过去曾积累了一定财富,然而二战时期,为了支援前线,这里的资源财富几乎被苏联掏空,二战结束后,更是失去了自行恢复的能力。加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处境也十分艰难,更没有能力理会图瓦共和国,最终导致这里成为了俄罗斯境内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俄罗斯全国,图瓦位于标准贫困线之下的人口比例高达34%,位居全国第一,甚至仅有的贯穿俄罗斯南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不从这里经过,导致当地交通条件极差,与外界联系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好在如今随着中俄在远东方面合作的不断加深,也让图瓦共和国看到了希望。

去年,在中俄蒙经济走廊框架下,图瓦共和国总统就曾提议,将目前正在建设的M-12高速公路延伸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便于这条公路更好的与经济走廊实现对接,如果这一提议能够实现,原本排除在这一项目之外的图瓦共和国,便可借机参与到中俄蒙跨境公路网之中,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后,图瓦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但就目前俄罗斯所面临的局势来看,能不能顾及图瓦依旧是个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