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锋
曾经风行一时的带有“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酒,很有可能再也没有市场了。
自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一旦通过,将从生产、销售、经营含有“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类似标识内容的酒类商品,以及发布相关广告、商业宣传等源头、销售等环节,以法律法规予以禁止。
对此,青锋认为,要彻底刹住这股不仅给有关部门形象带来损害,还让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销售大行其道的歪风,还需要从根儿抓起,也就是从人们的观念抓起,让这个歪风彻底销声匿迹。
现实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人以自己拥有“特供”“专供”“内供”酒为荣,尤其是以带有这些字样的酒类招待客人炫耀自己比其他人高人一等。但随着近年来上上下下对此种歪风邪气的限制,和这些打着“特供”“专供”“内供”字样背后的秘密不断被媒体公开其背后隐藏的秘密,这类酒类产品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也逐步被人们所认知。
相信现在不少人都已知道,这些所谓的“特供”“专供”“内供”酒,事实上都是以劣质酒充好。公安部今年年初公布的5起案值均达上亿元的非法制售“特供酒”案例中,台州市警方破获的“特供茅台”酒,其成本价一瓶不到50元,甚至有的成本可能比这更低。因而,犯罪分子通过分层经销以假乱真,即便末端售价只比真酒市场价略低,则也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市场监管总局这次出台的《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将从生产、销售、餐饮单位经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推销、印刷企业等六大类多个方面予以禁止。同时,明确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依法查处,尤其是明确规定,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公安机关。也就是说,从法律法规方面已经给“特供”“专供”“内供”酒类产品等,套上了紧箍咒。
不过,青锋认为,要彻底刹住“特供”“专供”“内供”这股歪风,还需要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从根儿上,也就是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转变。
正如有关专业人士指出的那样,“特供”“专供”“内供”酒之所以能够盛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犯罪分子瞅准了客户心理”,也即一些人图虚荣,借所谓的“特供”“专供”“内供”抬高自己的身份,乃至社会地位。
因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特供”“专供”“内供”假冒伪劣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的同时,认识到所谓的“特供”“专供”“内供”酒不仅不能抬高自己的地位,反而将会给不法分子提供违法犯罪的渠道,给社会带来危害。要形成人人抵制“特供”“专供”“内供”酒的风气,让“特供”“专供”“内供”酒再也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