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舞台上,一位选手被这样一道题难住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共写了几个地名?

A.3个

B.4个

C.5个

选手答4个。

正确答案是C,五个,即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作为点评嘉宾,郦波老师直呼“太可惜”。

一首诗里包含了五个地名,着实让人意外,而李白就是创造这种“意外”的人。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的名作。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辞别亲人,从家乡蜀地出发,开始了自己漫游四方的生涯。

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途中,他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李白是蜀人,峨眉山月就是故乡之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大概每一个思乡的游子,都偏执地相信,月是故乡明。

这是一个秋天,高峻的峨眉山上,挂着一轮明月。李白坐着船随水而行,月印在水中,眼看着故乡、亲人越来越远,只有这轮家乡的明月,还一直伴着自己。

今夜从清溪出发,驶向险峻的三峡,没有见到友人虽然遗憾,但还是先去到渝州吧!

家乡的月亮,伴着李白,驶向远方,从此,远游的李白将对家乡的思念都寄于那一轮明月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最让人叫绝的是,总共28个字,一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5个地名就占了11个字。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此。

一首诗里嵌入五个地名,有多难?

网红教授戴建业说:要是让我写起来,不,不,不,我写不起来。要硬是用枪逼着我写,我就把这五个地名,按顺序编号为12345完事,要杀要剐全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教授固然是戏称,却也说出了李白写就这首诗的难度。

可李白就是李白,他总能为常人所不能为。

五个地名嵌入《峨眉山月歌》中,没有半点儿人工堆砌的痕迹,全诗读来流动轻快,成为李白的代表作。

明代文学评论家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评价此诗: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有人形容格律诗是“戴着镣铐跳舞”,那么李白就是捆着双手双脚起舞,难得的是,捆着双手双脚的李白翩翩起舞,还写就了一篇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在炼字上有许多经典名句,值得我们分析和学习。

比如李白《玉阶怨》中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无言独立台阶上,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一个“生”字将白露滋生,寒气侵人的过程描写得细腻动人,是炼字中的经典。

再比如《子夜吴歌·冬歌》里的“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此处,李白不用“缝”征袍,不用“裁”征袍,而用“絮”字。因为“絮”有往衣物里铺丝绵的意思。妻子想把棉衣做得更暖和一些,用“絮”字更可以体现妻子对丈夫的关怀。

一字之差,可能是天壤之别。有的诗人,用一个字就使全文的情感或意境脱颖而出,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名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能写出傲人的诗句,却无法抵挡那心中对家乡的依恋。

看着家乡越来越远,年轻的李白不知道,他一生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他只能将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寄托于天上的月亮。

五十九岁时(759)李白写道: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这轮峨眉山月陪伴了李白一生,循着这轮峨眉山月,也许李白的魂灵能追随着这轮峨眉山月魂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