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着力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带动假日市场持续升温。结合地域文化实际,各地积极组织开展诗歌节、民俗节庆、广场舞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展示云南多彩民族文化,扮靓假日时光,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与各族群众畅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度体验“美好生活在云南”的“样样好”。

牟定

同跳左脚舞 共庆“三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牟定“三月会”主会场 主办方供图

5月5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舞蹈大家跳”启动仪式暨2024年牟定“三月会”在牟定县化湖广场启幕。

今年的“三月会”以“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相约左脚舞之乡”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万人同跳左脚舞狂欢、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展演、夜间群众文艺演出、彝绣创意设计展示等11项活动,观众可以白天赶“街”观非遗、赏舞参赛,夜晚相“会”看演出、听音跳脚。

活动期间,来自大理、红河、丽江、普洱等地的舞蹈爱好者,也带着他们的舞蹈来到牟定以舞会友。在牟定县编创的《弹起弦子跳脚来》、大理白族广场舞《大理三月好风光》、红河彝族广场舞《马缨花》、且歌且舞且乐的《纳西三部曲》以及开创了集体舞打跳高峰的普洱澜沧“摩托舞”的带动下,掀起一拨拨欢乐高潮,体现了“云南舞蹈大家跳·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内核。

为期3天的“三月会”里,除11项主要活动内容外,还相继开展和美乡村评选、物资交流会、百名主播说牟定、云品展彝绣展、招商推介会、群众健步走等活动。牟定以左脚舞为媒、“三月会”为介,牵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同跳左脚舞,分享节日的喜悦,领略牟定的活力。(本报记者 马林娟)

墨江

双胞胎欢聚 享节日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胞风情大巡游 墨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五一”假期,第十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在墨江县举办。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对双胞胎、多胞胎欢聚于此,共享节日喜悦。

本次活动包括万人篝火晚会、哈尼秘境婚礼、元宇宙电子音乐节、百米长卷绘制、哈尼划拳大赛、狂欢抹黑脸等20余项,多类型、多视角、多玩法的活动设置不仅覆盖了全天游玩节点,游客还可以体验墨江独特的人文自然风情。

墨江有奇特的双胞胎现象,有“双胞之家”的美誉。神秘的“双生”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墨江,使得“双胞胎文化”更加浓厚。

截至今年,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已举办至第十八届,在延续往届举办经验的基础上,墨江与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充分挖掘调动各乡镇特色文旅项目,形成主题鲜明、形式鲜活的墨江全域旅游业态。同时,在联珠镇、孟弄乡、通关镇设立分会场,为游客打造一场集乡村文化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双生”之旅。

近年来,墨江县深耕哈尼文化、挖掘回归文化、孕育双胞文化,开创了“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城市活动,创新出加快多业态融合的“旅游+”模式,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目标,以“生态为先、文化为基、活动为核、服务为骨”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已初步形成。(本报记者 张红波)

会泽

古城品古韵 活力胜往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泽古城

“五一”假期,慕名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泽的游客,循着青石板路游古城旧巷、住深宅大院、观历史古迹、品传统小吃。经过保护开发后的古城更具明清风韵,让游客们惊喜不已、流连忘返。

这几天,刘贵荣家位于会泽古城核心区十字街片区的稀豆粉店生意格外好。刘贵荣是店铺第十二代传人,不少外地游客到了会泽,都要来打卡品尝他家的稀豆粉。他说:“古城改造以后,来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意更好了,节假日的收入比平常增加了20%以上。”

2020年以来,会泽县以“修旧如旧、原貌恢复”的思路,大力开展古城街巷风貌提升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76亿元,实施十字街片区7条街巷的建筑立面修复和风貌提升工程。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局名城保护管理科科长朱自国介绍,维修改造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实施了700户左右。房子维修改造后,商户或房主都能从中受益,每户的年租金基本都上涨了1万元至2万元。

在古城保护修缮中,会泽县还引导群众自投资金5亿余元,按照传统式样修缮了大量民居民宅和历史建筑。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资本建设,进行活化利用。古城内闲置的旧房老宅,紧闭的大门被渐次打开,背街小巷也开始热闹起来,不少民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如今,会泽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呈现给世人的不仅是古建筑的“貌”,还有古城的“韵”。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张雯 陈耀邦 朱莉)

蒙自

南湖诗潮涌 弦歌久不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声诵读

一湖水光潋滟,漾出满城诗意盎然。5月4日,首届蒙自南湖诗歌节暨“诗与蒙自·无问西东”系列主题活动在蒙自市南湖畔开幕。于坚、韩东、海男、莫西子诗等全国知名诗人、学者、音乐人聚首,赓续西南联大在蒙自办学期间创办“南湖诗社”的传统,共赴一场诗与蒙自之约。

“痛南渡、辞宫阙,望中原、遍洒血……”诗歌节在童声诵读的《星耀中华》中拉开帷幕。《西南联大在蒙自》的节选诗歌朗诵,带领现场观众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仿佛看到了联大师生在离乱中弦歌不辍、诗潮如涌,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现场,“蒙自南湖诗社”正式恢复、焕新出发,将持续为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市民带来精彩的诗歌盛宴。

蒙自与诗歌的因缘由来已久。1938年春夏之际,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迁至蒙自南湖之滨办学,在这里诞生了南湖诗社。在闻一多、朱自清等教师的指导下,南湖诗社成员们在断壁残垣里坚韧向前、诗意栖居,走出了穆旦、周定一、赵瑞蕻等诗坛新星,创作了近百首诗歌。

“时隔86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诗人、学者、音乐人齐聚蒙自,重温南湖诗社诗歌,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我们将以此为起点,用诗歌讲好蒙自故事、传递蒙自魅力,为推动本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蒙自诗人张艳娥说。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绘‘话’西南联大”蒙自画展、蒙自南湖“游船诗会”、街角诗会、诗歌音乐会、森林诗会等活动,为蒙自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黄翘楚)

玉龙

立夏碱泉会 精彩迎客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取泉水

5月4日,玉龙县石头乡2024年第十届兰香“立夏碱泉会”民俗文化节暨夏季乡村“村晚”开幕,数千名群众及游客齐聚兰香村,喝一口碱水、唱一曲情歌、跳一段热舞、做一个汗蒸、圆一个心愿,在欣赏秀丽风光、体验独特风情的同时,共同迎接立夏节气的到来。

开幕式上,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优雅而有力的动作尽展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多民族舞蹈《玉龙欢歌》到纳西族东巴舞《吉祥鼓韵》,一个个充满民族特色和活力的精彩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活动为期3天,相继举办白族歌乐会、百姓大舞台以及玉龙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等活动,为当地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兰香“立夏碱泉会”历史悠久。据传,石头乡兰香村有一股出碱水的清泉,被称为“兰香碱泉”。泉水常年流淌,平时碱性较淡,每年立夏节令前后14天内碱性最强、流量也大,故又得名“立夏碱泉”。过去每到立夏时节,附近十里八乡的各族群众结伴成群齐聚兰香,与当地傈僳族和白族群众一起做“臭水”饭、泡“臭水”澡、蒸“臭水”桑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立夏碱泉会”,会期3天。

时至今日,“立夏碱泉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百姓欢乐大舞台、乡村文化大熔炉,是人民群众在自然和社会活动中的历史遗存,承载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继承了民族民间的宝贵遗产,成为当地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传承。(和茜 李铁成)

西盟

佤山拉木鼓 共叙民族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拉木鼓

“五一”假期,西盟县举办了2024年中国佤族木鼓节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咚咚咚……”低沉浑厚的木鼓声声震天,唤醒了沉睡的阿佤山。在木鼓花车的引领下,在抑扬顿挫的佤族调子中,佤山各族群众身着盛装一同手握吉绳拉木鼓,齐心协力前行。沿途游客被欢快的气氛感染,纷纷加入到队伍中,大家一路歌、一路舞,一路欢声笑语。现场热闹非凡,游客与佤山各族群众一起欢度节日。

“参与拉木鼓,劲往一处使,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就能把生活过得更幸福。”大理游客段元仙说。

“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木鼓,在佤语中称之为“克罗”,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也是寄托民族情感和愿望的物质载体,阿佤人认为只要敲响木鼓就能祈福平安、五谷丰登。过去,每个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用来摆放木鼓。

木鼓敲醒了佤山,敲出了佤山新希望,敲出团结、勇敢、勤劳、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现在敲木鼓代表着我们阿佤人民的感恩之心,象征着阿佤人民的幸福生活。”佤族群众岩顿开心地说。

“五一”假期,西盟县还举办了“佤山之夜”、木鼓篝火狂欢、永俄寨野果野菜节等20多项精品文艺展演和民俗文化活动。(胡梅君 沈浩)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云南日报)

责编:罗婧源

校对:刘兵兵

监制:郭云旗

审核:赵梅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