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数学史的璀璨星河中,有诸多耀眼明星,而吴文俊,必定是极为闪亮的那一颗。

吴文俊是著名数学家、“数学机械化之父”,1919年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2017年5月7日与世长辞。他提出的“吴公式”“吴示性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影响深远,被国外同行称为:计算机代数和符号计算领域一位“真正的巨人”。今天,在他逝世7周年的日子,让我们来走进他的故事。

良师引入数学海

吴文俊少年时期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物理学家。就是这位有过数学零分黑历史的物理尖子生,因在一次难度颇高的物理考试中依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老师和校方的注意。毕业讨论保送时,物理老师以其长远独到的目光推荐他学数学,因为物理考得好的原因在于数学,而攻读数学才能使他的才能得到更好更多的发挥。就这样,吴文俊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进入大学后的吴文俊并没有立刻表现出对数学浓厚的兴趣,甚至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直到大三时一位老师的出现,改变了他这一想法。这位老师就是吴仲林教授,吴老师用清晰的授课方式,让吴文俊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他笃定,此生激情,要为数学全力燃烧。

毕业后因为战乱等原因,吴文俊辗转于多地教学,其中与浙江大学有渊源的之江大学,是吴文俊第一所任职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1946年,吴文俊人生当中至为重要的伯乐出现了,他就是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陈省身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称为“微分几何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省身院士

正是在陈省身的指引下,吴文俊追了一次“新潮”,研究起当时学术界最前沿的拓扑学,并到数学水平全世界一流的法国留学。很快吴文俊就开始崭露头角。他专注研究拓扑学的重要内容,发表了一系列数学成果,后来还被人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吴示性类”“吴公式”。只是在当时,这些数学成果极具开创性,很多数学家都不能理解,因此引发了数学拓扑界的“大地震”。

数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霍普夫就因为质疑吴文俊的研究成果,亲自带学生来“兴师问罪”。初生牛犊不怕虎,28岁的吴文俊侃侃而谈,用智慧征服了众人,最终他不仅赢得了霍普夫的认可,还被邀请去瑞士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吴文俊在数学所作报告

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便当选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7岁的吴文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图中左数第三位)

复兴中国数学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郭雷曾撰文回忆,作为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吴文俊接触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他本来只是出于好奇借朋友的书看一看,没想到这一看,却将他的研究热情一下调动了起来。

他到图书馆把跟中国古代数学有关的书一本本都看了个遍。终于,他看懂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道路与西方公理化体系的数学道路并不一样。同时,吴文俊还洞察出其中蕴含着独特的机械化思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编程,让计算机来协助证明数学问题,即用电脑来解放人脑。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思想启发了吴文俊,1976年,吴文俊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编程可以用来开展全新的数学研究,于是年近花甲的他再次赶起了“新潮”,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固然让吴文俊充满激情,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会面临很多不解与非议,有些同行认为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歧途。但吴文俊并没有因此停下自己的研究脚步,研究工作虽然不能被国内同行所理解,但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吴文俊忘我地工作,经常早上不到8点,已在机房外等候开门,甚至24小时连轴转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正是这番努力,耗费十年之功,吴文俊成功开拓了数学机械化这一全新的数学领域。

数学机械化理论的创立,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开拓的新的数学道路,整个过程体现了吴文俊强烈的自主创新精神。吴文俊经常强调,“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跟着别人跑”,“走自己的路”信念非常坚决。“外国人有道理我当然会跟,我不是不学外国,外国的东西我都看了,并不是不看,我吸收我觉得正确的部分,不能说外国人怎么搞我就得怎么搞。”

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到数学机械化理论,吴文俊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1997年吴文俊获得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2000年,吴文俊因其对拓扑学的基本贡献和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研究领域成为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的首位获奖人;2006年,吴文俊获得了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

面对这些光环,吴文俊却从未有丝毫的骄傲,他说:“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最重要的工作是科研。我欠的‘债’,是科学上的‘债’,也是对党和国家的债。”

2019年,因为其突出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吴文俊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爱数学的“老顽童

晚年的吴文俊是个十分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90多岁还经常一个人去逛逛书店、电影院,偶尔还自己坐车去喝喝咖啡。

95岁时,他光脚穿皮鞋在家走动,说这是懒人最好的锻炼方法。他满头银发径直竖着,胖胖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高兴时脖子一缩,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俊与夫人陈丕和

70多岁时他还坐过山车,当被记者问到时,吴老脖子一缩,又乐了:那是不知厉害,上去以后简直要命了。当时在香港开数学家大会,我作完大会报告就跑到公园。工作人员不让坐,我说自己身体好得很,不到70岁,骗了一下混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俊在泰国

吴文俊的学生们回忆,吴先生的豁达纯粹体现在他“以事业为乐趣”的治学态度上,更体现在他的治学态度对下一辈产生的示范效应中。吴文俊的家陈旧简朴,从没见过任何奖杯奖状被摆放出来,书卷倒是放满了几个房间。他不肯从数百万的巨额奖金中拿出一部分改善生活条件,却用来开展自主选题的研究,支持优秀项目。他常说:“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给他人的信件中提到,自己的学术理想是要“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吴文俊确实做到了——在艰苦条件下忘我钻研的自强不息精神、在不同研究领域勇于创新的求是求真态度、以及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融通并举的研究风格,正是这种饱满的探索激情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在追求热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参考资料:

1.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数学“潮人”吴文俊

2.中国科学报. 刚 刚!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颁奖

3.中国科学报. “人民科学家”吴文俊的数学境界

4.光明日报. 送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逝世 享年98岁

5.科普熊猫. 吴文俊 | 爱数学的 “顽童”,古为今用的“算法”大师

6.新华网. 数学泰斗吴文俊院士走了!他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年轻人却对他知之甚少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