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在这次专访中,斯蒂格利茨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美国没有预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所以“不是中国出现贸易违规,而是美国出现了战略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斯蒂格利茨以新能源电动汽车举例,声称中国在十多年前就进行战略布局,而美国却毫无动作。很显然,斯蒂格利茨的言下之意是美国误判了中国,导致在电动汽车领域错失良机,让中国弯道超车了。 但事实上,美国出现的战略误判远不止电动汽车领域,还有光伏、高超声速武器等众多领域。

很多人都清楚,光伏以及高超声速武器都是欧美国家先研究的,时间远早于中国,但如今,中国却在这些领域远超欧美,美国空军试验高超声速武器N多次了,到现在还没有研究成功。为此,美国空军失望透顶,已经放弃一个高超声速武器项目,专攻其他有可能成功的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战略误判,最大的误判就是美国认为自己所主导的模式会一直维持下去。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十年,美国走的是金融帝国的路线,为此实体产业空心化,把大部分产业搬迁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然后美国提供初始投资以及技术,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廉价劳动力。

这种模式持续了几十年,的确让美国越来越富裕,也越来越强大。因为仗着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可以一边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廉价商品,另外一边通过自己构建的美元体系,屡次在全球范围发起“美元潮汐”,拿全世界当韭菜,而中国与美国之前也是这种合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不应该止步于代加工,把利润大头全部让渡给西方国家。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而任何有雄心壮志的国家,也不可能永远走这条路。所以当中国工业体系完善后,我们也想进行产业革命,去到产业链的上游,获得更高的利润。

我们都清楚,这种模式是不可能的,短时间被压榨的国家为了发展可以委曲求全,但长时间来看,是一定不会维持这种模式的,这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不例外。基于此,当中国决心改变这种不合理模式时,中美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因为习惯了赚轻松钱的美国,不可能允许中国来抢占市场,这就是结构性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白讲,假如美国前几届政府能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转变思路,愿意让渡一部分利益给中国,恐怕中美关系不会这么差。又或者说,美国能够早点认清问题所在,宁愿少赚钱也要在中国工业体系完善之前实施“脱钩”战略,也能遏制中国的崛起速度。但偏偏,美国选择了“拖”字诀,将局面拖到了现在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