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4年的寒冬腊月,我,一个刚刚度过一年小学教师生涯的青年,在深爱的女友陪伴下,踏上了从军之路,迈进了那庄严的军营。

1973年冬天,十八岁的我完成了学业,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那时,我的心里早已种下了参军的种子,渴望穿上军装。这颗种子,其实在我心中早就已经生根发芽。

那时,表哥从部队探亲归来,他身着笔挺的军装,背上斜挎着一个绿帆布包,那英姿勃发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哥是1964年12月踏入军营的,直到1970年9月才退伍归来。由于部队工作的繁忙,他整整6年没有回家探亲。这6年间,我们未曾见面,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少年。

然而,当他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站得笔直如松,坐得稳重如钟,行走间如风般迅捷。那种曾经的轻浮与散漫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成熟与稳重。

在随后的聊天中,我得知了表哥在部队的种种经历。虽然他入伍前是个不务正业的少年,但在军营里,他彻底改变了自己。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路从普通士兵晋升为班长,甚至成为了代理排长,还一度成为了连队提干的热门人选。

然而,由于他文化水平有限(小学毕业),最终提干的名额给了另一位中学毕业的班长,他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部队。

说到此处,表哥不禁叹了口气,遗憾地说:“就差那么一点,我就能留在部队了。”他忽然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所以啊,连战,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把字练好。等你中学毕业,也去报名当兵,争取提干留在部队,也算是圆了表哥的一个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表哥的话,我深受触动。看着他那因为军旅生涯而焕发出的崭新面貌,我对部队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向往。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军人,去感受那让表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神奇之地。

就在这时,表哥从身边取下了那个已经有些旧了的绿帆布背包,递到我面前。“连战,表哥没啥好送你的,这个背包你拿着,希望你能用它装满知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看着那个在当时非常流行的绿帆布背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虽然我知道这礼物对表哥来说意义非凡,但我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对我来说太过贵重了。然而,表哥却不容我推辞,他站起身,走到我面前,轻轻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将背包塞进了我的手里。

从那一刻起,那个绿帆布背包不仅成为了我学习的伙伴,更成为了我追逐梦想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稍显陈旧的绿帆布背包,伴我度过了中学三年的时光,直至毕业,它成为了我青春岁月中最珍贵的物件。每当我看到它,都会想起表哥那坚定的眼神和期望的话语。

正是从表哥将背包交给我那一刻起,我心中的从军梦如春草般破土而出,迅速蔓延,难以遏制。因此,中学毕业后,我怀揣着满腔热血,坚定了一个信念——年底定要踏入军营。然而,命运却给我开了个玩笑,那一年冬季,部队并未征兵。

得知这一消息,我心如刀绞,悲痛难抑。我明白,若等到下一年,我便不再是应届中学毕业生,而报名的青年亦会如潮水般涌来。但短暂的失落过后,我重新振作精神,暗下决心,无论是明年还是后年,军营之门我必叩响。自此,我更加专注于学习,牢记表哥的教诲,成绩名列前茅,练字亦不松懈。

收拾心情后,我决定随父母下地劳作,赚取工分。在那个时代,大学之门已对我关闭,其他出路亦渺茫。此举既能减轻父母负担,又能锻炼体魄,为来年的征兵体检打下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我下定决心投入劳作之际,1974年一个午后,村书记张叔笑容满面地来到我家。他与我家交情甚笃,父亲这些天也正为我的前程犯愁。张叔一进门便大笑道:“老张,今晚你得请我好好喝一顿,我给连战找了个好去处。”

父亲闻言,连忙迎上前去,也笑着说:“哎,我正犯愁呢。这孩子读了这么多年书,到头来还是要下地干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还得劳烦你给他寻个好去处。”

张叔听后,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笑道:“老张,你这话就见外了。大队小学里缺两个老师,公社已经派来一个公办教师,还剩下一个民办教师的名额。连战是高中毕业生,村里就数他学问最高,这个名额非他莫属。”

就这样,我意外地成为了大队小学的民办老师。在当时,这份工作相对轻松,不仅能免去下地劳作的辛苦,每月还有6元的补贴。父亲对我的新工作十分满意。于是,1974年4月初,我搬进了大队小学,准备开始我的教学生涯。学校共有5位老师。

令我惊喜的是,其中一位老师竟是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女教师,名叫刘梦寻。她个子不高,说话温柔,总是带着甜美的笑容,扎着两个活泼的马尾辫,给人一种青春洋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