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56年我出生在贵州一个宁静不起眼的小村庄,村民不过三百余户。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养育了我们姐弟。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一家人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温馨的日子。

父亲年轻时曾闯荡四方,见过世面的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他仍然坚持让我们姐弟接受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夏天,我顺利从公社中学毕业。尽管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遗憾的是,当时大学已停止招生多年,我只好暂时回到了家中。

十七岁的我,身高已超过一米七,虽然身形尚显瘦弱,但已颇具小大人的模样。我深知父母的艰辛,于是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跟随父亲到田间地头劳作。

盛夏的阳光炙热如火,我在田野间挥汗如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身体也健壮了许多。农活虽然繁重,但我从未有过怨言,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了家庭而付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悄然萌发——参军报国。我渴望走出这个小村庄,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当年中秋节前夕的一个傍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全家人。

他们听后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最终,父亲坚定地表示支持我参军的决定。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父亲的支持后,我更加坚定了参军的决心。十月上旬,征兵通知如期而至。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初审、体检、复审和家访等各个环节。

最终,在12月11日,民兵连长带着公社人武干事将入伍通知书交到了我手中。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975年12月21日,天空微微泛亮,我背起沉甸甸的行囊,心中既有不舍也有期待。我告别了父母的叮咛和故乡的土地,踏上了开往部队的接兵列车。

火车缓缓启动,载着我这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路向北,穿越崇山峻岭,经过几个昼夜的颠簸,最终停在了黄土高原南麓的军营旁。

新兵连的生活既辛苦又充实。由于我之前在田间地头的劳作和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部队的训练中,我很快就适应了高强度的节奏,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我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就在新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尖子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转瞬即逝,结业考核时,我凭借多项优异的成绩,被评选为“优秀新兵”。之后,我被分配到了团侦察连,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我深知侦察兵是部队要求严格的兵种,因此我抓住每一个机会,刻苦学习专业技能,虚心向战友请教,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的训练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成为了班里的训练标兵。我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

1977年4月,我被任命为了一班副班长。虽然我的兵龄尚浅,但我深知责任重大。因此,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1978年4月,经过慎重考察和研究后,上级决定任命我为新一任班长。这个决定让我既感到激动也感到压力巨大。我深知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班长的岗位上,我始终保持着对领导的尊重和对战友的关心爱护。我努力把全班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力的战斗集体。在训练、作风等方面,我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升全班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一班在年底的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战友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因此,我深感自豪和骄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到了1979年6月份。我当兵已经三年了,是时候考虑未来的去向问题了。

在当时,我自认为平常表现不错,但我也清楚优秀的战友们数量众多。而且部队提干名额有限,对于我来说,虽然提干有一定希望,但确实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