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提起东晋的第一次北伐,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中流击水的祖逖,认为祖逖的北上就是东晋第一次北伐其实祖逖北上是发生在313年,当时司马睿尚未称帝,东晋还没个影子,所以谈不上是东晋的北伐。另外,祖逖被司马睿派往北面抗胡一方面是安置祖逖那波北方流民,另一方面是对关中司马邺政府北上抗胡命令的政治交差与应付,救火说得过去,北伐真的谈不上。只是祖逖天纵英才,慢慢从防守之势打成了进攻态势而已。

实际上,东晋的第一次北伐另有其事,过程很荒诞,结果很寒心。借用鲁迅先生说的八个字,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很多朋友在阅读后赵那一段狗血历史时,一定会有一个疑问,后赵在石虎去世后,石家那帮败家子向司马家献礼,兄弟之间互相把脑花都打出来了,东晋为什么不懂得抓住机会趁机北伐呢?事实上,权力游戏玩家到了一定级别,基本上都不至于这么迟钝,东晋当时是有人看到这个宝贵机会的。

率先在石虎死后感觉到机会来了的人正是大家所熟知的桓温,桓温在后赵内乱后便出兵驻扎安陆,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献寿春投降,桓温第一时间派了手下的西中郎将陈逵去抢下了寿春,随后多次上疏请求北伐。

但是东晋朝廷却出乎意料地给出了反对意见,真实原因是桓温在两年前已经灭了成汉,倘如再在北伐过程中有所建树,地位和声望、实力和功劳将无人可及。看多了司马家的种种骚操作,这种小家子气的背后猜忌,大家也应该能够见怪不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按照桓温那尿性,他若真看准了并下决心要做一件事,他也不一定会老老实实跟你们那虚弱无比的东晋朝廷走申请流程的,象征性地通知你们一下已经很礼貌了,剩下的你也别给我扯后腿。比如两年前伐蜀,他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这次桓温为什么多次上书请示而并没有擅自行动呢?他其实在逼一个政敌主动站出来丢人现眼,这个人就是殷浩。

殷浩这个人很有意思,总体上跟西晋的王衍,也就是王导、王敦的族兄,是一个德性,扯淡相当厉害,但要他干点实事,那几乎是洋相百出。用“沽名钓誉”四个字基本上可以概括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之前桓温灭蜀归来,东晋那帮肉食者便开始玩蝇营狗苟那一套了,朝廷原本打算打算把豫章郡(治所今南昌,属江州)封给桓温。但尚书左丞荀蕤却不冷不热地说:“桓温将来如果再平定了黄河、洛水,那拿什么赏赐他呢?”言下之意,桓温已经下辖八州了,不能再把地处东晋腹心的豫章郡给他了,得提前把他当贼一样防起来。

东晋朝廷那帮喜欢玩阴谋诡计的上位者,最终合计了一下,改封桓温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临贺郡公(属荆州)。因为这些权力本来就已经被桓温抓在手中了,这样的封赐无非是在名分上给他明确一下,属于顺水人情。

但是,几十年了,你们司马家被人到处撵着跑,只有丢城失地的份,从来没有收复失地的先例,人家桓温灭蜀是蝎子拉屎独一份,所以桓温的权威日盛,名声大振。

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为了平衡桓温的这股力量在多方考察后,认为扬州刺史殷浩在朝野富有盛名,于是便将殷浩引入中央,打算抗衡桓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殷浩呢,是当时玄学圈的标志性人物。凡是东晋号称富有盛名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善于扯淡的人,这是东晋那该死的生态所决的。

而且,殷浩的爹爹殷羡以前还是跟东晋大咖陶侃混的,根基很深、人脉很广。殷羡第一次露脸是在苏峻之乱时,当时东线告急,郗鉴那边都搞誓师大会誓与京口共存亡了,陶侃要去救大业垒,被时为长史的殷羡劝阻,说陆战打不过苏峻,救兵再败就完蛋了,赶紧急攻石头城,苏峻必分兵来救,大业之围自解!

贼攻大业垒,侃将救之,长史殷羡曰:若遣救大业,步战不如峻,则大事去矣。但当急攻石头,峻必救之,而大业自解。侃又从羡言

殷羡的这个建议实际是直接促成了陶侃和苏峻的终极对决,结果苏峻这货比较浪,酒后意气风发地单骑冲阵,最后被标枪给扎死了,从而导致苏峻之乱的战局骤然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因为殷羡的突出表现和贡献,陶侃对其相当器重。比如陶侃病重的时候,就是派殷羡去把自己这辈子的权力凭据送回建康的。

侃疾笃,上表逊位。遣左长史殷羡奉送所假节、麾、幢、曲盖、侍中貂蝉、大尉章、荆、江、雍、梁、交、 广、益、宁八州刺史印传、戟

但是,殷羡这家伙等他那清正廉明的老领导陶侃死后,就开始管不住自己了,瞬间变成了一个巨贪,主政长沙时因为贪得无厌而口碑极差。

殷羡为长沙相,在郡贪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贪污只要上面有人罩着,这在东晋其实不算什么大事。殷羡在陶侃死后,又抱上庾家的大腿。所以,殷家兄弟内部通信的时候,专门提到要帮殷羡遮掩一二,理由是人家生了个好儿子,大家的相互合作与照顾还有很大的奔头。

殷君骄豪,亦似由有佳儿,弟故小令物情容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庾家兄弟提及的殷羡的好儿子就是殷浩。殷浩自幼表现出了超凡的见识和玄学天赋,在一次次清谈辩论中大获全胜,少年美名,精通玄理,是东晋清谈界的超级天皇巨星。

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这货扯淡的代表作就是说“官本是臭腐之物,所以将要做官而梦见死尸;钱本就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就会梦见大粪。"张口就来的瞎扯淡非常明显,照他的意思,钱财如粪土,他爹成为长沙巨贪,那岂不是天天在长沙掏大粪?

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年后的殷浩,又跟当时的所谓名士一样,到处装叉,直接躲大山里去表明自己无心仕途的情趣高雅了。庾亮、庾翼曾经多次请他出仕,他就是不搭理。他为什么能躲大山里体验山水生活?因为他爹贪了那么多钱财,他不需要为生活费发愁呗!

殷浩在山间大别墅里一住就是近十年,但人家依然是东晋的顶流网红,他们玄学圈里的王蒙和谢尚还总时不时的问问他最近的动向,以此推断江东的未来。

王蒙、谢尚犹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俩货跟咱们当下的饭圈粉丝一样,一见自己的偶像不要出来商演,那真是痛心疾首、如丧考妣,感叹道:“殷浩不出山,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啊!”

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

名声在外但要不愿意出台的小姐,总是容易吊起别人的胃口的,殷浩通过这么多年的凹造型,让世人感觉他就是下一个管仲、诸葛亮。也不知道我们伟大的丞相泉下有知的话,会不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像演义中骂王朗一样把这货臭骂一顿?就你这种货色,也配来蹭我们丞相的流量?咱们丞相一辈子实干兴邦,你殷浩一辈子都在空谈误国,怎么比?

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46年,感觉自己的高冷造型已经凹得差不多了,殷浩终于接受了卫将军褚裒(穆帝司马聃的姥爷)的举荐,出山当了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关键是大家看看人家这时间节点,这起点待遇!公元346年,他们家原来的靠山庾家已经开始断崖式走下坡路了,人家多次拒绝庾家的征召,而选择在庾家式微的时候出山,说明他觉得庾家那个庙太小了,装不下他这尊大神。这货其实一直在待价而沽、引导舆论,希望把自己卖个更好的价值。

不过即便出山,殷浩仍然是把造型玩得很足,从三月直至七月辞让多次,才最终接受征召。

浩频陈让,自三月至七月,乃受拜焉

但他前面装叉装得多厉害,后面丢人现眼就会有多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班没多久的殷浩很快迎来了他的人生重大机遇,桓温在347年成功灭蜀,下辖八州之地,极其拉风,司马昱为了压制西桓温于是开始造星运动,利用殷浩巨大的声名要搞一个东殷浩来抗衡桓温。

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

这下好了,跟香港乐坛早些年的“谭张争霸”一样,桓温和殷浩迅速开始不对付起来。毕竟,东晋的天皇巨星也只能有一个。

于是与温颇相疑贰

看到殷浩跟桓温争东晋一哥愈演愈烈,一直致力喝酒写字的圈内子弟王羲之还主动站出来当调解人,他劝殷浩要跟桓温搞好团结,但殷浩根本听不进去。

王羲之密说浩、羡,令与桓温和同,不宜内构嫌隙,浩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一定要记住,年轻人不管有才还是无才、有名还是无名,不是逼不得已,真的不要让他一上来就干大项目。真的,因为年轻人的心高气傲和不接地气,必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慢慢消磨和纠正。比如你刚一大学毕业,就让你去掌管一个大公司,你知道怎么去调配资金吗?你知道怎么去安排人事吗?你知道怎么拓展市场吗?你知道怎么去维护渠道吗?你知道怎么去资金回笼吗?保证你是两眼一抹黑。做人做事得跟咱们丞相学,人家是从刘备身边的小会计慢慢干起的!

扯了半辈子淡的殷浩不服桓温?你有啥资格不服人家嘛,你看看人家的履历:18岁的时候杀了仇人一家;23岁的时候做了国防前线的琅琊内史;32岁的时候为北伐的前锋小督、假节,率部守临淮助庾翼北伐,同年十月,升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34岁的时候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36岁率万人灭蜀。人家从小干到大,从政务到军事,全都一步一个脚印历练了一遍,你一个躲山里装高冷的扯淡小王子,跟人家咋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提到了,桓温之所以没有自行其是地去北伐,就是担心殷浩这货在背后给他捅刀子。桓温多次上书请求北伐,就是等殷浩主动跳出来表现自己,然后被后赵的人教他怎么做人。

不过还没等殷浩现眼,举荐他的皇帝姥爷褚裒就坐不住了,向朝廷上表,请求讨伐后赵。349年七月,晋廷授褚裒征讨大都督,监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褚裒率领三万军队开赴彭城。这便是东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北伐。

说句实在话,东晋这次北伐的契机还是相当不错的。北方那些生活在敌占区水深火热中的汉民们一听说东晋王师来了,国境线附近的百姓们无不是满怀希望、满心欢喜地去投奔东晋军队,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归附者向晋军跑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最远的鲁郡五百多家百姓相聚起兵,请求褚裒接应。褚裒派部将王龛、李迈率领精锐三千人去接应鲁郡同志们,结果被北面跟冉闵刚平定石冲之乱的李农率二万骑兵在代陂把晋军一通秃噜,王龛被俘,全军覆没。

鲁郡民五百余家相与起兵附晋,求援于褚裒,裒遣部将王龛、李迈将锐卒三千迎之。赵南讨大都督李农帅骑二万与龛等战于代陂,龛等大败,皆没于赵

东晋的汉人政府去救一波汉人结果被另一个汉人带队干掉了,这样的黑色幽默在两晋史中真的是屡见不鲜。

估计东晋军早已得了恐胡症,被后赵胖揍一番后,褚裒立马就怂了,仅仅过了一个月就退驻广陵了。主帅都退了,其他将领不也就跟着退,桓温的部将陈逵烧了寿春的物资和城防,也赶紧撤了。

八月,裒退屯广陵。陈逵闻之,焚寿春积聚,毁城遁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晋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以打酱油而告终了。坐失良机且不说,更主要的是东晋这种不作为的表现让北方百姓再度寒了心。这时黄河以北的后赵统治区已经经历了石遵、石冲两次皇位争夺战,乱象已现,再加上听说东晋北伐,前朝开始接应遗民们了,多达二十多万的北方人民渡过黄河要来归附东晋!结果人家北方百姓刚准备脱裤子躺下,你却立马说自己不行了,这叫人家以后对你还能有啥念想呢?

时河北大乱,遗民二十余万口渡河欲来归附

这帮下定决心要回归祖国的移民们,因为无人接应,被杀死、饿死的几乎团灭。

会裒已还,威势不接,皆不能自拔,死亡略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哀呀!愤怒呀!当年你们司马家抛下这些百姓不管人家的死活,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宁愿躲在深山里当白毛女或者在胡人的蹂躏下忍辱偷生,依然深爱着你们司马家这个前夫,但你特么又在关键时刻拉稀,让人家白白搭进去了几十万性命。你看你们司马家造的什么孽?

总而言之,东晋的第一次北伐没有占领什么地盘,这是其次,主要是他们把北方百姓对他们最后一点念想给击碎了。人家不指望你们东晋来拯救他们了,跟谁过不是过,指不定跟着胡人过比跟你们司马家过要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失望的还有关中老百姓。关中人民摸清了后赵镇守关中的石苞无能本性后,趁着东晋北伐这股东风,联系了东晋,说这也是解放关中的好时机,结果驻扎在汉中的司马勋就杀出来了。

苞性贪而无谋,雍州豪杰知其无成,并遣使告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帅众赴之

司马勋前期打得相当不错,攻克了后赵的长城戍,在悬钩设置营垒,又派治中刘焕攻打长安,杀掉了京兆太守刘秀离,不久又攻克了贺城。关中豪强也很给力,纷纷响应纷纷杀掉后赵官员响应司马勋,三十余垒人数共五万余人起义,形势一派大好。

三辅豪杰多杀守令以应勋,凡三十余壁,众五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东晋这边并没有任何支援动作,任由石遵派车骑将军王朗率领了二万精锐骑兵过去平叛,还顺便带走了既不老实又没啥能力的石苞。

赵主遵遣车骑将军王朗帅精骑二万以讨勋为名,因劫苞送邺

后赵的精锐骑兵到了之后,深感孤掌难鸣的司马勋放弃了悬钩,出武关抽冷子攻克了宛城,杀了后赵的南阳太守袁景后回到了梁州。

关中的好汉们努力再次白费了,然后也对东晋感到了彻底的失望。后面前秦能在关中顺利建国,跟东晋在关中民心尽失有特别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晋这次北伐全面性地雷声大雨点小之后,除了让他们彻底寒透了北方汉人的心外,还有一个巨大的苦果和损失,那就是他们和北方的马源地彻底隔离了。没有马匹,或许在百年前,并不是一个什么致命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双马镫还有普世,成建制的骑兵尚未展现出如此巨大的战斗力,作战主力仍然是步兵。但是,双马镫普遍应用之后,骑兵的突骑战法被开发了出来,骑兵对步兵就完全是降维打击了。你没有马,你就无法对接这个时代最快速、最高效、最有杀伤性的战法。

彻底失去战马资源对东晋的军事局限性,咱们以后在各个环节上都会看到。比如胡人骑兵呼啸而至时,各地连坚壁清野的反应时间都难以控制;比如步兵行动容易被胡人偷袭和截断粮道,东晋北伐极度依赖水路运输等等。

后面,咱们可以看到桓温北伐的各种举步维艰,因为极度依赖于水路运输,行军路线基本上被对方预判了;另外枯水期容易大船容易搁浅,所以进军时间也被卡死了;还是河道的自然或人为淤堵也是个麻烦事,人家设置障碍很容易……你没有马,你就没有太多灵活的战术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是时候点评东晋的第一次北伐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看完了上述过程,对东晋有一种恨不得揍他一顿的愤怒感,太不争气了,似乎好机会、好资源都必须要拱手让人,他们才心里踏实。

其实,两晋期间,司马家一直都在自毁长城、错失良机,只要他们把那股子内斗精神腾一部分出来对付外族入侵,其实五胡乱华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愈演愈烈的。战乱时代,人与马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司马家一直在暴殄天物,寒了人心、失了马源,真特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句台词放在司马家身上,真是太应景了。但这还真不能怪广大人民群众,而是司马家确实太渣了,自始至终都是他们在放弃和逃避,而真诚善良的华夏儿女被他们渣了几十年后,依然心心念念要继续跟他们过日子。最后,华夏儿女在一次次失望中无奈地绝望了,像极了现实中那些遍体鳞伤、心如死灰的被情所伤的女人。

我们现在有很多年轻朋友,心无敬畏,过于追求自我,说什么做自己就好,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需要照顾其他人的感受……这是没有经历社会毒打的标准体现。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是必然要与外界产生关联的,你的人设、形象、口碑真的很重要,当你被大多数人抛弃之后,注定会走到一个越来越狭小的死胡同里去的。比如寒了天下人心的司马家,就注定只能被人遗弃和唾弃。

把大好河山祸害成了那个样子,还不思进取、忙于内斗,司马家不亡于羞耻之中,简直都没有天理了。我们常说以史为鉴,鉴什么?其实鉴的就是对因果、对报应、对天理、对人道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珍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