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劳动者之歌|三代农科人的坚守 让昔日盐碱地变成今日米粮川

1988-2023年,35年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与耕作技术研究团队老中青三代农科人长期坚守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通过生产上科技攻关使盐碱地种稻产量从350公斤/亩增至600公斤/亩,并实现了重度盐碱地改良当年亩产超300公斤的奇迹,使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变成今日著名的米粮川

如今的嘎什根已成为全县第一富裕乡,镇赉县成为全国水田大县,为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从无到有,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优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1993年,团队第一代专家李学谌、郭晞明、隋鹏举、赵国臣,针对宜农弃耕地易涝、盐碱化、收成低等问题,通过旱改水,实现镇赉县盐碱地水田从无到有;

1993-2012年,团队第二代专家赵国臣、郭晞明、隋鹏举、侯立刚,以优质、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创新了“翻旋耙平”快速脱盐碱技术、“一抢三替”栽培技术等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使盐碱地种稻产量从350公斤/亩增至600公斤/亩,实现了镇赉水稻从低产到高产的华丽转变;

2012年至今,团队第三代青年专家侯立刚、齐春艳、马巍、刘亮等,始终工作在科研一线,情系农业,脚踏实地,辛勤耕耘,亲自抓育苗、插秧、施肥、灌水等生产环节,及时掌握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关注第一时间农情,总结盐碱地改良经验,提出了以“深厚耕层+肥沃耕层+降障除碍”的苏打盐碱地耕层构建技术体系,实现了重度盐碱地当年亩产超300公斤,累计改良盐碱地面积超30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5年来,在镇赉县及周边稻区推广吉粳816、吉粳830等优质水稻品种及配套高质高效栽培技术765万亩,亩均增产71.08公斤,累计增产稻谷5.4亿公斤,新增产值14.04亿元。实现了镇赉县从高产到优质的重大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团队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在职工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团队首席科学家侯立刚先后获得百千万人才国家层次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2022年,团队成员马巍荣获“吉林好人,最美职工”荣誉称号;团队荣获“吉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志明

图片由吉林省农科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