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时,我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打断了美梦。

我迷迷糊糊地坐起身,心中升起一丝疑惑:这附近的人几乎都搬走了,会是谁这么早就在制造噪音呢?

我披上一件外衣,带着满腹的好奇,走出了房门,想要一探究竟。

一开门,我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堂哥,他正在院子里忙碌地收拾着什么。我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叫了出来:“堂哥,你怎么回来了?”

堂哥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苦笑:“是啊,回来了。”他的声音里似乎藏着些许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走过去,帮他一起收拾,一边调侃道:“不是说好了要在省城养老,享受天伦之乐吗?怎么又回来了?”

堂哥叹了一口气,没有立刻回答。我注意到堂嫂的脸上充满了悲伤,眼睛红肿,显然是刚刚哭过。这让我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

我小心翼翼地问:“堂哥,发生什么事了吗?”

堂哥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你堂嫂她...她最近心情不太好。”

我心头一紧,关切地问:“怎么了?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吗?”

堂哥摇了摇头:“不是,是因为和小凯夫妻俩闹了点矛盾。”

我愣住了,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我握住堂嫂的手,安慰她说:“别担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矛盾总会解决的。”

堂嫂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但眼中的悲伤依旧难以掩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陪着他们一起收拾屋子,心里却在想:堂哥和堂嫂在省城的生活应该很舒适,为什么会突然回来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与儿子儿媳的矛盾?

我忍不住问:“堂哥,你们在省城不是过得挺好的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堂哥叹了口气,说:“省城的生活虽然舒适,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堂嫂和小凯他们闹了矛盾后,我们都觉得还是回来好,这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熟悉的一切。”

堂哥又说:“还是你说得对,两代人思想不在一个频道上,有代沟啊!你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好歹是老师,却想不通。哎!”

我叫朱娟,今年53岁,岁月的风霜在我脸上刻下了痕迹,但内心的火焰依旧炽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堂哥,比我年长七岁,是大伯大妈唯一的儿子,他出生于1963年,我们两家虽然同根同源,但家庭条件却有着天壤之别。

大伯大妈都在供销社工作,每个月不仅能够领到稳定的薪水,还能带回一些米面油盐,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极为难得的。

由于不愁吃喝,因此他们家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堂哥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自然成了全家人的宝贝。

他从小聪明伶俐,备受宠爱,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拿了很多奖状,是大伯大妈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靠天吃饭的庄稼人。

家里条件有限,兄弟姐妹又多,我只能早早地辍学帮忙家里做农活,后来嫁为人妇,继续以种地为生。

1978年,堂哥考上了师范学校,这在我们家族乃至整个村子都是一件大事。他成了家族的骄傲,也成了我心中的榜样。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镇上的小学,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

1987年,堂哥与他的同事结为连理,婚后不久便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一个可爱的儿子。后来,堂哥凭借自己的努力,调任到了县里的小学,并在县城买了商品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堂哥的生活一帆风顺,但他从未忘记我这个堂妹。我们之间的手足情谊一直很深,他总是鼓励我要坚强,要乐观。每次他回家探亲,总会给我带些城里的新鲜玩意儿,或是一些书籍,让我也能感受外面的世界。

记得有一次,堂哥回家,我们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我羡慕地对他说:“堂哥,你看你,有知识,有文化,生活得这么好,真是让人羡慕啊。”

堂哥却笑着摇了摇头,说:“小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精彩,你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这也是一种成功。而且,你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你有家人的陪伴,有爱人的相守,这些都是无价的财富。”

那时,我们总是聊到儿女的事情。堂哥只有一个儿子,我只有一个女儿。我们的儿女学习成绩都蛮好的,这让我们感到骄傲不已,觉得只有儿女有出息了,我们当父母的就不用发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堂哥的儿子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学,那是我们家的骄傲。

记得那天,录取通知书像一只金色的凤凰,飞进了我们这个小村庄,落在了堂哥家的门槛上。

堂哥激动得手都颤抖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是喜悦和自豪的泪光。他立刻摆出了三天的流水席,宴请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我还记得那天,堂哥站在院子里,大声宣布着这个喜讯,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和激动:“我们家祖坟冒青烟了!我儿子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学!”

村里的人都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羡慕和祝福的笑容。堂哥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堂嫂,在一旁忙着准备宴席,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要灿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堂哥的儿子结婚了,婚礼的排场之大,让亲戚朋友们都为之震撼。

堂哥为了让儿子过上好日子,拿出了他毕生的积蓄,甚至卖掉了县城的房子,只为在省城全款给儿子买了一套新房。

亲戚们劝他贷款买房,给自己留条后路,但堂哥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他说:“等到我退休了,我就去儿子家过含饴弄孙的日子,不在农村老家生活,不用担心别的。”

去年,堂哥终于退休了,他的退休金将近七千,堂嫂也有五千多。每次想到这个,我都羡慕不已。毕竟我打了几十年的工,还交了养老保险,一个月只能拿1000多。

退休的钟声敲响,堂哥的脸上洋溢着解脱的笑容。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和不安:“小凯,我退休了,想搬去你那儿住,你觉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话那头,堂侄子的声音坚定而温暖:“爸,欢迎你来,我们随时都欢迎。”

挂断电话,堂哥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转身望向窗外,老家镇上的那栋楼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

然而,他的心中却生出了一个念头——卖掉这栋楼房。

“我不会再回来了。”他自言自语道,似乎在说服自己。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有些不安。我想到了那些新闻报道中,父母与儿女因为长期同住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我走到堂哥身边,轻声劝道:“哥,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卖掉房子,你就没有退路了。”

堂哥转过头,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意:“小娟,你担心什么?儿子是我的家人,我相信他会照顾好我的。”

我叹了口气,知道堂哥的决定已经坚定。但我还是忍不住继续劝说:“哥,家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卖掉房子,万一将来有什么变故,你连个退路都没有。”

堂哥沉默了,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我知道,我的话触动了他内心的某个角落。他没有再说话,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堂哥告诉我,他决定不卖房子了:“我儿子会照顾好我的,你不用担心,但我想着,我要是想老家了,或者回来给爷爷奶奶、我爸妈扫墓,总得有个住处,总不能住到你家去吧,老房子还是不卖了。再说了,也卖不了几个钱。”

就这样,半年前,堂哥堂嫂收拾了东西,兴高采烈地去了堂侄家养老,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们脸上挂满了笑容的样子。

那么,堂哥为什么又回来了呢?堂哥叹了一口气,跟我倾诉了自己半年来的遭遇。

堂哥和堂嫂终于来到了省城,踏入了堂侄的家。他们带着满满的期待和满足,看着儿子、儿媳妇以及孙子孙女,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温暖。然而,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搬进来的那天,堂哥和堂嫂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堂侄的家布置得温馨而整洁,每一样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堂嫂忍不住夸赞:“这家里真是干净,你们打理得真好。”

堂侄媳妇微微一笑:“谢谢妈,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堂哥和堂嫂开始感受到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堂侄媳妇有洁癖和强迫症,对家中的一切都要求严格。垃圾桶必须套上垃圾袋,地上不能有一丝垃圾,每一样东西都必须摆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堂哥是个随意的人,常常忘记这些规矩,这让堂侄媳妇十分生气,反复强调,搞得堂哥十分尴尬。

一天,堂哥在客厅抽烟,被堂侄媳妇撞见,她立刻皱起了眉头:“爸,家里是严禁吸烟的。家里有孩子,不能让孩子抽二手烟。”

堂哥尴尬地笑了笑,连忙掐灭了烟头:“哎呀,我忘了,下次一定注意。”

饮食习惯的差异也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堂侄媳妇是远嫁来的,习惯了以米饭为主食,而堂哥和堂嫂却是无面不欢。每次烧饭,都成了家里的大难题。

一天中午,饭桌上摆满了米饭和几样精致的小菜。堂嫂看着饭桌,忍不住抱怨:“怎么又是米饭啊,我想吃面条。”

堂侄媳妇的脸色有些难看:“妈,我们这边习惯吃米饭,而且这些菜都是我精心准备的。”

堂哥见状,赶紧打圆场:“没事没事,我们慢慢习惯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堂侄媳妇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经常为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训斥孩子。堂哥和堂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觉得儿媳妇过于严苛,而堂侄媳妇则认为他们溺爱孩子。

一次,孙子因为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堂侄媳妇立刻严厉地批评起来。堂嫂看不下去,忍不住插嘴:“孩子还小,你别这么凶。”

堂侄媳妇的脸色沉了下来:“妈,我这是在教育孩子,你们这样会惯坏他的。”

随着矛盾的不断累积,家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堂侄感到头疼不已,只好找父母谈心。

“爸,妈,我知道你们是好心,但这样下去,我们家都要散了。”堂侄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

堂哥和堂嫂听了,心中五味杂陈。他们不舍得离开,但也不想因为自己而毁了儿子的家。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堂哥和堂嫂决定离开。他们不想成为儿子家庭和谐的障碍。

离别的那天,堂哥和堂嫂依依不舍地拥抱了儿子一家,眼中含着泪花:“我们走了,你们要好好的。”

堂侄和媳妇也红了眼眶:“爸妈,谢谢你们的理解和牺牲,我们会记住这份恩情的。”

堂哥和堂嫂回到了老家,那栋他们曾经想卖掉的楼房。现在,它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

堂哥站在阳台上,望着熟悉的小镇,心中有一丝怅然:“也许,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去打扰他们。”

堂嫂握住他的手,安慰道:“算了,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也有我们的。只要他们幸福,我们就满足了。”

时间如流水,堂哥和堂嫂渐渐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他们开始反思,也许当初的自己太冲动,没有考虑到儿子一家的感受。

堂侄也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两家人的关系慢慢缓和。

其实,我觉得堂哥堂嫂留在老家生活是最好的,他们退休金很高,足够他们养老,堂侄夫妻俩可以经济独立,从未指望他们补贴,相比于那些被儿女啃老还不被感恩的父母,堂哥堂嫂已经算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