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学森的归国历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营救这位杰出的制导导弹专家,中国政府与美国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艰苦谈判和交涉。

在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给出了让美国无法拒绝的条件,钱学森才得以成功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冯·卡门的得意门生

如果按照祖籍来说的话,那么钱学森先生是杭州人,但他出生于上海,3岁那年又随家人迁居北京,从此便长期在北京生活。

钱父钱均夫是一位爱国主义教育学者,在他的不懈教导下,年幼的钱学森内心就种下了爱国因子。

钱学森出生的时候,清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之火燃烧殆尽,他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再过个十几日,民国临时政府就要正式成立。

有趣的是,钱老大学所学的课程可以说是跟航天专业反着来了,因为他读的是火车制造专业,当时他在今上交大的前身——国立交通大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岁的钱学森和父亲钱均夫的合影

等到他读完大学课程,时间已经来到了1934年,刚毕业的钱学森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与当时的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渴望更多的知识,于是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钱学森远渡重洋奔赴美国深造,转到了航空领域,一直到获得航空、数学双博士学位。

好的学生,自然离不开一位好老师的悉心教导。

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在成为他的博士导师之前,就已经名扬天下,时人称之为“百年难得一遇的科学奇才”,而且他与中国还颇有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卡门

冯·卡门先生是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

1937年,冯·卡门以学术访问为由来到了中国,彼时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已然爆发,而他的真实目的是来考察的同时希望帮助中国建立一支拥有现代化战斗力的空军部队,让中国人在“天上”也能抵御日军。

后来,他的得力助手留在中国,帮助清华大学建立了航天航空专业。

当时能够得到冯·卡门亲自教导的博士学生,必然是经过教育制度层层筛选的人中翘楚,来自中国的,就有六位。

他们分别是: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范绪箕、林家翘与张捷迁。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各自领域享负盛名的学术大家,这其中又以钱学森最受冯·卡门先生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期的钱学森

其实,钱学森在博士毕业之后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国发展了,但老师冯·卡门眼光放得很长远,他觉得钱学森还有更多东西要学,因此推荐他留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火箭和导弹研究。

钱学森一番考虑之后,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于是继续留在美国工作。

而且,当时国内战乱频仍,钱学森回国不仅没有研究条件,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冯·卡门劝钱学森留美是非常正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国民政府航空委强烈要求钱学森立即回国工作,不过在冯·卡门的劝说之下才改变了主意,让钱学森继续留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中)与冯·卡门(右)

也正是在此期间,钱学森的火箭导弹研究能力得到了冯·卡门的大力培养,才成就了后来的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与享誉世界的“钱学森弹道”。

1949年年底,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的钱学森收到国内传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再也按耐不住报效祖国之心,下定决心要回去。

彼时钱学森已经与他的夫人蒋英成婚,可正当夫妇二人收拾好行李,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洛杉矶海关准备回国之时,美国官方却向他们发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