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祝福》

《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上海《东方杂志》,后收于《彷徨》文集。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祥林嫂的悲剧人生揭示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底层民众的艰难和统治的残酷。

故事就是祥林嫂的两段婚姻和两次来鲁镇。祥林嫂第一段婚姻嫁给了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童养媳,可是丈夫虽然比他年轻,但很早就去了。丈夫去世后,祥林嫂饱受婆婆的欺压。于是她从那个没有人情味的家里逃出来,来到鲁镇打工,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她通过做佣人来讨生活,暂时逃离了恶婆婆的压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来鲁镇的祥林嫂似乎过了人生中一段快乐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她的婆婆就找了过来。而祥林嫂的第二段婚姻是从被她婆婆来鲁镇将她绑回去开始的。

祥林嫂的婆婆不顾祥林嫂的意愿强行她改嫁给山里的贺老六,以换取彩礼供小叔子娶媳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抽,塞在花桥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

虽然祥林嫂有着万般的不愿意,但是再嫁的贺老六对祥林嫂还不错,两个人还生了一个小胖儿子。本来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就这样无忧无虑,可是,命运弄人。丈夫贺老六去世了,儿子据说也被饿狼给叼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痛失丈夫和儿子,这对祥林嫂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最后他还是选择来到鲁镇。可是再一次来到鲁镇的她,跟第一次来鲁镇的心情、待遇已经完全不同了。

鲁四老爷不让她碰祭品,周围邻里将她的受害经历当作谈资,柳妈说她有罪,于是劝她去土地庙里捐门槛时。祥林嫂便省吃俭用的去捐门槛,可是当她捐了门槛之后,还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四婶还是不让她碰祭器。结果祥林嫂精神崩溃了,最后在这样愚昧的信仰中,矛盾挣扎的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构建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肯定不是单单说祥林嫂,而是祥林嫂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个我们,以祥林嫂来揭示出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国民性的典型。这是其一。

其二,与其说导致祥林嫂悲剧人生的是封建礼教,倒不如说是看客们,是那个荒唐的年代,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那是一个专制的社会,统治是残酷的。在专制、残暴统治奴役下,民众只能过着如奴隶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制的社会、残酷的统治和奴隶般的命运

鲁迅的《祝福》写于大革命之后,虽然当时已经爆发了大革命,并且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封建专制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专制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旧社会的统治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社会的统治者

权力依旧高度垄断,以前垄断于君主,现在垄断于军阀,军阀依靠自上而下层层任命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这些被任命的官吏权力来源于上级,而不是人民,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看民众的脸色,只需要伺候好上级。于是统治相当的残酷,他们对民众敲骨吸髓的剥削、压迫和奴役,社会治理相当的任性、武断、粗放、野蛮和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社会充满了人治、不平等和特权,没有任何的公平、正义可言,再加上当时社会经济萧条,内忧外患,使得社会呈现出一派黑暗图景。民众在这种黑暗专制社会的剥削、奴役之下,奴性十足,旧社会的被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仍然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过着如同奴隶般的生活,毫无权利。同时,封建专制思想仍然在侵蚀着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使得他们愚昧物质,麻木不仁,互不关心,随意散漫之风盛行。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彷徨·祥林嫂》

王若裕.《祝福》中祥林嫂悲惨命运的书写